量子纠缠为什么会存在
说到量子力学,量子纠缠这一概念往往引人遐想。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一个极为神秘且奇特的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这一现象揭示了量子世界与我们宏观物理世界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对我们传统的认知提出了挑战。
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粒子以特殊的方式相互连接。当它们纠缠时,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会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这种现象不受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被称为非定域性现象。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并不以确定的状态存在,而是通过所谓的“波函数”来描述,代表了各种可能状态的叠加。例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同时拥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叠加状态。而且,粒子的位置、动量、自旋等属性也会处于叠加态。只有当我们进行测量时,波函数才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当两个粒子发生纠缠时,它们的波函数不可分割地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两个粒子分开,其叠加态依然纠缠在一起。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整个系统的波函数会立即坍缩,并决定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举个例子,我们将两个纠缠的粒子分开,一个放在地球,另一个放在遥远的月球。在没有测量之前,我们无法知道粒子的自旋状态,因为它处于叠加态,可能是上也可能是下。但一旦测量地球的粒子自旋方向为上,那么远在月球的粒子自旋方向必然为下。这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瞬时感应,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光速。这种现象似乎挑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理解。
针对这种疑问,虽然量子纠缠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但它并不违反现有的物理学认知。人们常常误解量子纠缠速度超越了光速,实际上它并不携带任何信息。这是微观世界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受相对论的光速极限原理限制。我们常说的光速不可超越,是针对有静止质量的物体。例如,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所以其速度最快只能达到光速。
量子纠缠与相对论并不违背。它只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奇异而迷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