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的为什么戏不能停


农村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之路

如今,随着手机和电视的普及,村里的唱戏活动似乎越来越少。回想过去的六七十年代,每逢年节,村里总会请来戏班唱戏,那是一种盛大的文化娱乐活动。说到唱戏,有许多人在台下见证了一个观众都不剩的情况,即使如此,台上的锣鼓也继续响着,演员们依旧认真唱完每一场戏。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据说在梨园行里,有一种规矩叫做戏一开腔就要让四方八面的观众前来欣赏。有人说即使是人走了,也可能有鬼神在聆听。戏一旦开始,就不能中途停止,这是对观众的尊重和对戏曲艺术的敬畏。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色彩。但更深层次的解读是,即使台下只剩一个观众或者没有观众,演员们也要继续唱下去。一是因为观众已经购票,应对观众负责;二是职业精神的体现,演员必须完成自己的演出;三是怕半途而废影响戏班的声誉。

许多剧团都坚守着老一辈的传统——“戏比天大”。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一旦戏开演,就必须坚持演完。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些传言关于后台的禁忌,比如忌打伞、忌下象棋等。这些禁忌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证演出的质量,维护后台秩序,尊师重教,团结一致地把戏演好。

艺德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品质。即使有高超的技艺,没有德行也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演员们应该重视自己的素质涵养,好好唱戏,有始有终。这样才能表达对观众的尊重和对戏曲艺术的敬畏。也正因为如此,戏曲界才能星河璀璨,戏曲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才得以不断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