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趴着睡觉会嗝气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一顿饭正吃得香,刚刚放下筷子,肚子却像气球一样起来,坐着不舒服,站着也难受,弯腰都成了难题。更有甚者,胃里翻江倒海,不停地打嗝,甚至带着一股酸水。

或许你会自我安慰:“可能是吃多了。”但如果这种情况每次饭后都发生,那就不仅仅是“吃多了”这么简单了,而是你的脾胃在发出抗议。

前不久,门诊里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他的大肚子和一脸疲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我,这半年里每次饭后都感到腹厉害,尤其是晚上吃完饭,感觉肚子里像塞了块砖,难以入睡。他尝试了一些助消化的物,但只是暂时缓解,不久后又复发了。在详细询问了他的饮食习惯后,发现他的饮食不规律,偏爱重口味食物,且总是狼吞虎咽。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轻度胃食管反流。

脾胃被视为的“厨房”,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将养分输送到全身。如果胃肠动力不足,食物就会堆积在胃里,导致胀气。消化液异常也会导致食物在胃里无法“腐熟”,产生过多气体,引发感。脾胃功能不佳的人还可能在饭后出现犯困的现象,这是因为胃在努力工作时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消化食物,导致脑供血减少。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胃受损,引发一系列消化问题。

那么,对于脾胃功能不佳的人来说,是否只能吃流食或少量食物呢?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饮食方式。以下四个准则值得记住:

1. 就像冬季启动车辆时需要预热一样,胃也不能空腹直接摄入大量食物,特别是冷饮和生冷食物。饭前可以喝些温水或吃一些温热的流食,如小米粥、淡汤,为胃提供一个“预热”的过程。

2. 狼吞虎咽是脾胃的敌人。食物在嘴里没有嚼碎就进入胃中,会增加胃的负担。应该细嚼慢咽,让唾液中的酶充分发挥作用,减少胃的压力,防止胀气。

3. 吃饭不是要吃到撑为止,而是吃到不饿就该停止。胃的容量有限,过度进食会导致胃壁被撑大、胃动力下降。可以采用“七分饱原则”,在感觉到不饿但还能再吃一点时停下筷子。

4. 吃饭时要专心,避免分心。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会影响胃液,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吃饭时应该细细品味食物的味道,感受真正的“饱足感”。

胃的健康直接影响人的状态。如果饭后长期感到不适,不仅会影响胃本身,人的整体代谢和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养好脾胃并非靠物,而是依赖于日常的好习惯。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方式,饭前暖胃、吃饭慢些、不要过度进食、吃饭时专心。让胃舒适了,身体自然会轻松起来。健康从每一口饭开始,让胃少受点,人生才能更加自在。

参考资料:

《居民膳食指南(2022)》营养学会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

世界胃肠病学(WGO)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