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打工两年的经历


求学新加坡:从憧憬到现实的感悟

每一个为梦想出发的学子,新加坡都是一个心之所向的目的地。这里的梦,仿佛与无数未知的挑战相伴而生。

在地理课上,我们便知晓了这座花园城市,七成华人让这里充满了亲切感。高的一个偶然,长沙街头的一家中介公司吸引了我——"新加坡留学免费咨询",这便是我踏入未知的第一步。

中介的话语充满激情与“诚意”,围绕的核心理由如下:

1. 国内竞争激烈,人才济济,就业形势严峻。

2. 新加坡的Olevel考试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如探囊取物,尤其是对于国内初中生,通过率极高。

3. 考入理工学院后,学费低廉,更有高达80%的学费补贴。

4. 补贴要求签署工作合同,意味着工作无忧,将为学生安排工作。

5. 理工学院毕业后,即可办理移民,拿到绿卡(PR)。

我半信半疑地查阅了网上资料,与中介所述相差无几。于是,我联系了这家中介,最终踏上了这条求学之路。

考上二本的我,就这样走上了不归路。后来才发祥,网上的资料多是那家中介为了吸引人而发布的假象。接着,我又被忽悠进入了一家长沙的培训学校,为了更高的通过率和学习英文。

2013年3月,我踏入了高文某私立学校。后来得知,其实我可以直接申请入学,无需经过培训。所有的中介费、培训费、学费加起来,花费不少。

来到学校后,我们才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理工学院的录取率对于私立学校的学生来说极低,我们仿佛只是备胎。公民、PR及的外国学生拥有优先权。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努力,只求不被淘汰并取得好成绩。然而结果公布时,全班38人中只有4人成功进入理工学院。其他同学则面临复读、转学或其他选择。

得知理工学院的为大专、不能直接拿绿卡、学费补贴远低于预期、需要自己找工作时,我们的内心几乎崩溃。原来童话都是骗人的。我们只能好好学习,争取申请好的大学(通常GPA需高于3.8/4.0),同时做些来补贴家用。

新加坡的两所名校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毕业后,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许多人因学费、GPA或被现实打败而选择逃离这个地方。许多毕业生选择先找份工作再考虑申请PR。然而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常常因身份问题而遭遇不公待遇。

投过简历的同学都接过这样的电话:“你是新加坡人?PR?”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在这大环境下,能找到份工作已属不易,兴趣只能暂时放一放。

总结与反思

在入坑的道路上我们走得跌跌撞撞,如今站在这里回望:

- 如果当初我们多加考量,是否还会选择来新加坡?

- 如果当初我们更加努力提高GPA,是否还会为梦想破灭而沮丧?

- 如果当初我们多投一些简历,是否还会为工作而发愁?

但社会没有如果,它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对于已经入坑或即将入坑的朋友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的经历仅供大家参考。

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条实现梦想的路——尽管路途坎坷。因为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