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棒掏耳朵为什么不好


耳朵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器官。由于耳朵敏感而脆弱,稍微不注意护理就可能面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等风险。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耳挖勺或棉签来清理耳道,然而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保护耳朵健康呢?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耳垢,俗称耳屎,实际上是耳朵的一种物质,医学上称之为“耵聍”。外耳道的软骨部分有耵聍腺,会出淡且黏稠的物质,即耵聍。这些耳垢在空气中干燥后会形成薄片状,有的则像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它们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通常能自行。如果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就形成了耵聍栓塞。

关于使用棉签挖耳朵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棉签的大小相对于我们的外耳道来说往往偏大。在挖耳朵时,棉签很容易触碰到外耳道皮肤,造成刺痛感。虽然棉签可以带走一部分耵聍碎屑,但其头部却容易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甚至形成一个凹陷。

挖耳朵时如果不慎用力过猛,不仅可能对外耳道皮肤造成伤害,甚至可能损伤鼓膜。这种损伤比耵聍栓塞更为常见。如果被损伤的是外耳道皮肤,保持耳朵干燥,避免再次刺激,一周左右通常可以愈合。如果是鼓膜受损,部分人可能自愈,但也有可能需要手术修补。

还要注意一些质量不佳的棉签在挖耳朵时可能出现棉球掉落,甚至是杆部折断在外耳道里,这在耳科门诊中并不罕见,成为常见的外耳道异物类型。

那么,面对耵聍栓塞,我们该如何清除呢?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1.如果耵聍较小或呈片状,可以使用镊子轻轻取出。

2.使用耵聍钩小心取出。

3.通过外耳道冲洗法,先使耵聍膨化,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待其膨化后冲洗。

4.采用抽吸法清除。

5.如果合并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再取出耵聍。

6.在耳内镜的下吸取耵聍,这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耳朵的护理方法,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