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为什么要侧着下水
轮船之名的由来与其技术演进
自唐代以来,轮船的名字便在出现,与船的动力息息相关。最初,是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他在船的两侧安装了两个大,通过这两个的划动使船前行,因此人们称之为“轮船”。
在我国唐代,李皋发明了“桨轮船”,他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了带有桨叶的桨轮,依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周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由于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称之为“明轮船”或“轮船”,以和人工划桨的木船、风力推动的帆船相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轮船的定义有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轮船主要指用汽轮机推进的船只。轮船的推进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以人力踩踏木轮推进,另一种是现代的以机械化螺旋浆推进。
首次使用蒸汽机的轮船是在1783年的英国下水的。到了19世纪,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种在河流上使用的轮船,这种船带有帆,并且能以4.5节的速度航行。这种船在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被用作摆渡船。
随着技术的发展,浮力定律的应用使得轮船得以浮在水面上。虽然钢铁的比重远高于水,但船是一个“空心体”,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空心体的表面积大于实心体。船的表面积超过了水对船的浮力所需,船便得以漂浮在水面上。
还有一种特殊的船——气垫船。它利用鼓风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由船四周的环形通道,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将船托离水面。这样,船在水面和船体之间形成了一层气垫,大大减少了阻力,使得船速大大加快。气垫船不仅能在水上航行,还能在陆地上行驶,是一种水陆两栖的交通工具。
轮船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