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的食材往往原话是


江南春来,又是一季笋笋成林。

雷笋、燕笋、红壳笋、黄泥笋……它们带着湿润的春气与鲜甜的韵味,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春阳煦暖,雨水洗礼过的大地更显生机勃勃,满山遍野的春笋为江南带来一片盎然的春意。

人们钟爱春笋,因为其颜色、香气、口感与独特之处,无论是古今文人都为其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在北宋黄庭坚笔下,苦笋是“甘脆惬当、温润缜密”;明张岱形容的破塘笋如“形如象牙,白如雪”;而清诗人张问陶笔下的笋更是充满诗情画意。

历来,描绘食笋的佳作屡见不鲜。白居易作为大唐的“吃货”,在他的《食笋》诗中生动描述了春笋的盛产与美味:“山夫折盈抱,早市上买之易。此州乃竹乡,竹笋满山谷。”而在另一诗中他描绘了自己享受春笋美食的满足与欣喜。在北宋时,不仅难觅如此美味佳肴,其独特滋味也让“京洛”的居民赞叹不已。

同样,因南方为竹产之地,爱美食的苏轼亦为无笋而烦恼。当友人寄来竹笋时,他激动不已并亲手烹制送与另一位好友。在《送笋芍与公择二首》中,他记述了春笋的美味与珍贵。

国人食笋的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关于春笋的记载。而李渔更是将春笋誉为“蔬食中第一品”。对于春笋的烹饪方法更是多样,“傍林鲜”即是林洪所记载的简单却美味的烹饪方式。而在江南名菜“腌笃鲜”中,虽然未提及春笋之名,但实为这道菜的灵魂所在。

记忆中,初到上海时正值早春,父亲亲手烹饪的油焖笋让我尝到了世间难得的美味。如今虽已过去三十余年,父亲也已离世多年,但每当春笋季节到来时,我仍会按照他的方法制作这道菜,仿佛那份美味从未改变。

周末闲暇之时,偶然翻阅怀素的《苦笋帖》,虽仅两行十四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却也道出了对春笋之爱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