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晕车的人聪明


每年春节临近,对于许多打工人来说,晕车成为回家路上的困扰,有时甚至要在归家后的几天里才能恢复过来。我们或许会好奇: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轻松面对晕车,而有的人反应却如此强烈?还有那些平时晕车的人在开车时为何又安然无恙呢?

这其中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耳朵接收到的信号与眼睛所见的并不相符。

我们的眼睛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窗口,乘通工具时,眼睛捕捉到的移动画面和窗外景物的变化等视觉信息被大脑处理,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的移动状态。与此耳朵也在发挥着关键作用。内耳的前庭系统是一套负责平衡和感知运动的复杂结构。当身体移动时,前庭系统中的液体发生流动,这种流动刺激相应的感受器,向大脑传递身体移动状态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眼睛和耳朵传递的信息是协调一致的,大脑会根据这些信息来综合判断我们的运动状态。但在乘车过程中,尤其是在车辆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或行驶在颠簸路面时,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会出现差异。例如,眼睛看到车内是相对静止的,而耳朵却感知到身体在剧烈晃动。

这种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会让大脑感到困惑,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等晕车症状。实际上,这是大脑在努力协调视觉和听觉信息,以适应当前的运动状态。晕车的核心原因在于眼睛和耳朵传递的信息不一致,导致大脑出现感知冲突,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对于为何开车的人不会晕车,原因在于大脑并不会感到困惑。司机对车辆的操控,如刹车、加速、拐弯等动作,是人脑决策的结果。即使视觉和听觉感受有所不一致,大脑也能理解并接受。

对于那些天生不晕车的人来说,他们的前庭系统可能更加敏感高效,能更准确地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从而迅速适应并调整身体平衡,避免了晕车症状的发生。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乘车经验也可能对晕车症状产生影响。

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的差异或许会导致人们对晕车的感受不同。但晕车本质上并不是某些人比其他人生理结构更为高级或低级的表现。它只是大脑的一种纠错保护机制。当摄入某些可能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时,大脑会对比各种感官传来的信息来识别风险并作出反应。不要因为是否容易晕车而感到有优越感或自卑感。相反地了解其原因和应对策略对我们应对旅途中的不适十分重要。如当坐新车时如果闻到强烈皮革味不妨通风缓解症状而眼睛盯着最前方的窗户远眺或闭上眼睛也可以减少晕车的不适戴耳机隔绝噪音同样有助于缓解晕车的症状至于饮食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质来决定避免因过饱或过饿而引起的不适感觉更严重晕车时可以寻找路边的服务区停车休息下有助于恢复晕车原因复杂多变了解其背后原理是避免不适的关键在乘车时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才是避免晕车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