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


“云”一字乃象形汉字。在甲骨文中,它描绘出天空中舒展翻卷的云层形态。金文与甲骨文相仿,小篆的字形则更为复杂。隶变后的楷书将其写作“雲”,经过汉字的简化后,我们如今看到的便是“云”。

依据《说文·雨部》的解释:“雲,乃山川间升腾之气。字形从雨,云象云朵回旋飘动的形态。所有与雲相关的字,均源于雲。”这表明了“云”在古代汉字中的形象与含义。

“云”字的本义指的是云气、云雾。如在《孟子》中的描述:“天空油然生成云朵,随即降下大雨。”由此引申出轻柔舒卷、形状似云的事物。古人常以“云鬓”形容女子鬓发如云般美丽浓密。

由于云通常漂浮于天空,因此“云”字也常用来比喻高远的事物。如苏轼的诗句中所写:“仰观天上的云朵如箬笠,转眼之间江海被收入蓑衣。”这里的“云天”即指高空。

后来,“云”字被假借为动词“曰”,表示说的意思。例如我们常说的“子曰诗云”、“”、“不知所云”等。

再来看“亏”字,它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中,从亏部首,以雐为声旁。隶变后的楷书写作“虧”,汉字简化后则写作“亏”。

《说文·亏部》中解释道:“亏,即是于的意思。字形像口气的舒展与亏损。由丂和一会意而成,其中一表示口气的平直。所有与亏相关的字,均源自亏。”这揭示了“亏”字的本义为气损。

“亏”字引申为欠缺、短少的意思,如在《尚书》中的描述:“筑山九仞高,功亏一篑。”又引申为损耗、损害,如“亏损”。还可以引申为违背,如俗语所说:“若不做亏心事,鬼也不怕敲门。”

当“亏”作为名词时,指损失、损伤。如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中所写:“只要恩爱不亏损,即便距离再远,我们的关系也会日益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