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到半夜口干舌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感觉口干舌燥,害怕频繁起夜,却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这时,人们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口干舌燥是由生理性原因导致的,无需过于紧张。但如果补充了水分仍无法有效缓解,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原因,需要警惕了。
口干舌燥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要理解“口干舌燥”是否是身体生病的信号,首先要明白“口渴”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的“渴觉”主要由“体积减少”和“渗透压升高”这两个因素引起。
除了常见的“饮食口味重,喝水少”和“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水”这两个因素,随着年纪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导致的唾液腺萎缩、唾液减少,同样会让你觉得口干舌燥。
但如果你已经补充了充足的水分,口干的感觉依然没有得到缓解,那可能需要考虑是不是近期出现了以下情况:
1. 感冒、、腹泻:这些情况下,会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因此会感觉口干舌燥。
2. 缺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引起口腔干燥,导致口干。
3. 服用物:某些物如降压和抗抑郁会影响唾液腺的,导致口干。
4. 患有口腔疾病:例如腮腺炎或口腔腺体结石等。
大多数时候,只要对症,短期内就可以缓解口干。但若长时间感到口干,并且很难缓解,就需要多注意,可能是患有长期性疾病了。
有几种情况尤其需要警惕:
1. 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唾液受影响,出现牙齿和眼睛的症状。
2. 自身免疫性肝脏类疾病:这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脏细胞引起的疾病,部分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因此会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
3. 糖尿病:长期口渴的若有多尿、易饿且在未刻意瘦身的情况重减轻的症状,应测量血糖。
4. 尿崩症:这是一种会让液失衡的病症,患者也会有口渴、多饮等症状。若连续半个月排尿量超过正常范围,应引起注意。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可能是此病症的表现之一,它会影响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增加其他健康风险。
6. 甲亢:这会加速的新陈代谢,导致口干、出汗异常等症状。
为了有效缓解口干,首先要确认原因并对症。在平时补水时也要注意细节:每天的饮水量要达标且少量多次;多喝白开水,不要用饮料代替水;运动后不要立刻大量喝水,要小口多次饮用;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合并肾功障碍、高血压合并心衰并发症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饮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