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耳边总有嗡嗡声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耳鸣这一令人困扰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耳鸣有时会出现在深夜,即使外界环境一片寂静。它可能偶尔消失,然后又复发,有时甚至持续不断,难以消退。全球约有1/7的人曾遭受耳鸣的困扰,这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耳鸣呢?
耳鸣是何物?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个体却感觉到耳内有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嗡嗡、吹风、流水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是单侧或双侧,也可能间歇性或持续不断。部分耳鸣患者还可能面临睡眠障碍、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生理病理角度来看,耳鸣可能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听觉系统异常,如纤维传导障碍、耳蜗局部病变以及焦虑情绪等。其病理基础通常与内耳毛细胞的缺血、缺氧以及异常放电有关。
导致耳鸣的原因是什么?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耳鸣的详细记载。耳与五脏关系密切,若外邪、痰、火、郁、虚等因素导致耳窍气血郁滞不通或不足,均可引发耳鸣。耳鸣不仅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也可以是以耳鸣为主症独立存在的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耳鸣的发生机制包括外周、中枢、心理机制等。耳源性因素如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性中耳炎等可引起耳鸣,同时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心理因素、代谢因素等同样可能导致耳鸣。
如何治疗耳鸣?
对于耳鸣的治疗,西医通常根据诊断类型、病位,采取去除病因的治疗原则。包括应用血管扩张剂、营养、耳鸣掩蔽、习服疗法、鼓室注射、手术治疗等方法。抗焦虑抑郁类物和心理疏导同样重要。中医治疗耳鸣则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包括内中或食疗,联合中医外治方法。
日常调护与预防耳鸣
预防耳鸣,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工作或生活的压力,解除对耳鸣不必要的紧张和误解。对于耳鸣患者,应避免处于过分安静或嘈杂的环境中,保持适度有声环境。注意饮食有节,避免饮酒、摄入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防止耳鸣加重。自我调理方法如应用中医导引方法,如鸣天鼓法、营治城郭法、鼓膜等,都可以尝试。
作为的重要警报器,耳鸣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关注其诱发的相关因素,而不是陷入耳鸣引起的失眠、情绪异常、焦虑等状态。正确认识、早关注、早检查、早治疗,及时有效的就医,是预防和治疗耳鸣的关键。让我们学会与耳鸣和谐相处,迎接健康的生活。(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