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架的时候发抖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交往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尽管每个人都希望与人为善,但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每个人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判断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准则也各不相同。当冲突发生时,如何化解矛盾则成为每个人需要掌握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矛盾和冲突都能够被化解,因为人际交往的根本在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通常都会尽量避免争吵,除非在必要时才会发生。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有时人们在冲突中会被强烈的情绪所控制,出现心跳加速、身体颤抖、大汗淋漓等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是人类身体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也可以视为一种应激状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个体面临未知恐惧或突发状况时,内心会产生应对或逃离两种措施。在面对与他人的矛盾时,个体也会迅速进入一种应激状态。每个人的应激状态表现可能不同,上述表现正是其中一种。
这种应激状态类似于膝跳反射,是一种不受个体控制的自然反应。膝跳反射属于生理层面,而应激状态则属于心理层面。在面对特殊情况时,人们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身体所发出的信号,例如将心跳加速、身体颤抖和出汗等反应误解为恐惧的表现。
个体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举止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开心时人们会表现得轻快,悲伤时则会蜷缩身体。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举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情绪。当人们感觉悲伤时,或许可以尝试通过某些积极的行为来抵消内心的负面情绪。
吊桥实验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正在吊桥上被摇晃的参与者会产生心跳加速的状况,而大多数参与者会误以为这是对异性考官的心动。这一实验说明了人们有时会对身体发出的信号产生误解,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当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现上述生理反应时,不要误将其当作是负面表现,而应当理解为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人类身体的奥秘至今仍未被完全揭示。在面对不同情况时,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作出各种反应,这些反应不受个体主观控制。人们必须特别留意对身体发出信号的认知是否正确,避免作出错误的决定。
了解并正确理解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身体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更加自信地进行社交交流。
- The End -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