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想成为你读后感


对话中,他们频繁引用生活中的育儿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下面,我要与大家分享樊登与张小萌的一段精彩对话:

父母应当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副驾驶——

孩子必须自己掌握人生的方向盘,

遵循内心的呼唤,

勇敢地探索未知,

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样,他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彩与趣味。

——摘自樊登与张小萌《你好,小孩》的交流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句话时,不禁让我想起了邓超主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每个孩子出生时,他们的智商相差无几,但在成长的道路上,外界环境却在不断地塑造他们。

当外界为孩子输送的是积极的信息时,孩子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当外界给予的是消极的信息时,孩子则可能走向不良的路径。孩子的成长终将映照出他所处环境的模样。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天阅读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你很可能真的不行。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自从孩子们开始上学,尤其近一年来,我有意识地增加阅读和听书时选择育儿类的书籍。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书中的观点和方法正在改变我的行为以及我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我曾读到一本书中提到,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能够为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基石。在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态度去与他们交流。从孩子的行为中,我也能看到我们之间的亲昵关系日益增强。每天去接他放学时,他都会“撒娇要吃脸”,哈哈~

上周五,我带着孩子参加了一场关于记忆力的公开课。在课程尾声,讲师开始推销后续的课程。我和他的父亲交换了意见后觉得这个课程很适合他。随后我们被邀请“上台抢优惠名额”。

在“抢到”名额后,助教多次询问我是用微信还是支付宝支付。第一次我表示需要和孩子父亲商量一下。第二次我告诉他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由他自己决定是否要学习这个课程。这并不是我不能做主或者卡里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我明白,每个额外的课外班都会压缩孩子玩耍的时间。这个事实必须让孩子知道并愿意接受可能的结果。如果孩子喜欢并且愿意学习那就报名。

如果只是我们认为好而硬要给孩子报名课外班但孩子不喜欢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当孩子自己也愿意学并且喜欢我们才会去交钱报名。

在报名后送玩具的环节中孩子没有选择价格较高的98K枪因为家里已经有了而是选择了一个可以发射“箭型”的小枪(家里也有)。他的父亲有点不高兴想让他选大枪但我说:“你喜欢哪个就选哪个”。最后孩子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小枪。现场的助教又送给他一个大脚车作为礼物我们一家三口愉快地离开了会场。

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之爱是渐行渐远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就不要责怪他们长大后无法独立甚至出现“啃老”的情况。父母应当是孩子的“副驾驶”用正面的方法引导孩子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成为主角的同时也能把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