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个人介绍2分钟左右
今日经历有感
3月的一个寻常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样赴约参加公司面试。起初的环节就是填表,此环节如同常见的标准流程,使我陷入回忆的深渊。我回想起之前求职的岁月,每每填完表后等待的心情总是充满焦虑和期待。
完成信息填写后,我等待着人事和部门领导的进一步沟通。他们坐下后,我甚至没有机会展示我的简历和填写的信息表。我刚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人事便突然告知我:“你的情况我们已了解,后续有意向会联系你。”
整个面试过程短暂得令人惊讶,我满心疑惑地离开,心中不禁疑问:这场面试的意义何在?是不是现在的面试连简历都不用仔细看了?或是中年人的简历已经因为年龄而遭到了“死刑”的判词?
回到家中的我,在微信上收到了人事的消息:“恭喜您通过面试,下午将沟通入职细节。”我愣住了——上午那短短几分钟的“面试”,竟然就是“通过”的凭证?
更为奇妙的是,当我在下午的沟通中查看页面上的“双休”变成了“单休”时,我的内心更加不安。失业一年的焦虑如潮水般涌来:存款告急,房贷如山压顶。或许我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即使与期望有所不同,也应该先试试看吧?
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我答应了下周一入职。我也决定给自己几天时间观察一下,如果情况不对就及时撤退。
周一那天,我带着自备的午餐前往公司办理入职手续。人事让我在会议室等待,随后抱来一堆文件要我签署。在我还没来得及细看文件内容时,人事便告诉我:“今天先了解情况,明天你出差去办某件事情。”
我意识到这些任务并非我所应聘岗位的工作内容,于是我提出了自己的疑虑。然而人事回应我要自己去打听咨询。之后领导叫我去办公室,直接安排了出差任务,并明确表示这就是我岗位的工作内容。我反驳道:“这和时说的岗位信息不符!”领导却坚称:“这就是你的岗位工作,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我内心矛盾重重:一个声音告诉我应该直接拒绝,另一个声音却在劝慰我“先稳住看看”。
在犹豫之中,我回到会议室继续查看入职文件。除了劳动合同外,还有六七份其他文件。其中第一份《岗位调整协议》就让我大吃一惊——它要求我同意公司随时调整岗位,却并没有明确写出具体的岗位内容。我还没入职呢,就要开始调整岗位了吗?
接下来的文件更是让我目不暇接。有的协议似乎是在放弃我的工作年限证明;还有的协议要求我授权公司将使用我的抖音、小红书、快手等账号,并声称内容版权归公司所有。最后我发现“入职须知”中的薪资发放日与面试时所说的不符。
面对这些文件,我问了人事是否必须签署。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联想到面试的草率、岗位的不符以及文件内容的不合理,我决定:“抱歉,我不入职了。”人事没有多问什么,我便离开了公司。
回到家后,我看着包里的饭盒突然笑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细节。面试的不尊重、文件条款的不合理都是明显的“红灯”。对于我们中年求职者来说,焦虑虽难忍但绝不能让我们在细节上妥协。那些看似荒诞的操作背后往往是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精心策划的计谋。
我们害怕的并不是失业本身而是逐渐在反复的挫折中忘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愿所有在求职路上努力拼搏的人都能等到春天来临的那一天。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岗位钓鱼”情况呢?请分享你的经历吧!
求职心得 面试经历 职场风云 职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