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全新解读
近日,我国教育界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概念,将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旨在体现“四基”、“四能”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用数学视角观察现实世界
2. 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
3. 用数学语言表述现实情况
二、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表现
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侧重于对经验的感悟,具体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而在初中阶段,则更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核心素养包括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三、课程目标的调整与优化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此,我们对数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1. 学段变化:我们重新划分了小学到初中的学制,由原来的“六三”学制划分为四个学段,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2. 课程内容结构变化: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内容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对每个领域进行了细化,包括主题设定、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等。并对一些主题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如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分类与表达等。
四、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及发展情况,我们依据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及课程目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
1. 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基础的抽象能力等;
2. 从实际生活和情境中应用数学的模型观念等;
3. 通过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习惯和意识。
五、增强指导性与学段衔接
为了使教、学、考更加一致,我们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并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这不仅可以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可以强化“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我们还加强了学段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在数学学科中,我们特别强调了第一学段的重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过渡。
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细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