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感悟教育之路,陈勇老师的实践与思考

近日,一段关于重庆谢家湾学校数学教师陈勇老师的教育故事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段视频不仅记录了陈老师十年的教育实践,还让我对教师有了一份“坚守初心、务实创新”的实践感悟。

十年回望:变化与成长

在2014年,我初次踏入谢家湾学校,开始了我的教育新旅程。这十年间,我亲眼见证了学校从稳步发展到全国影响力巨大的过程,自己也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教研组长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北师大珠海校区校长的赞誉,他称我“身为中年教师,依然充满热情且善于表达”,这让我对这十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三个角度下的教育坚持

1. 中年教师的沉淀

经过十年的磨砺,我褪去了初入职场的青涩,留下的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从熬夜编写的《小梅花》丛书到参与的课程,那些深刻的实践经历虽细节逐渐模糊,但它们内化为我教育的底色,使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2. 真实的表达源于实践

曾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教育实践让我能够畅所欲言。我的每一次发言都源于真实的课堂经历和参与的课程。教育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言辞,只有亲身的实践,才能使语言充满力量。

3. 工作热情源于价值认同

从教坛新星到中层,再到现在作为教研组长,我的职位在变,但我的工作热情从未减少。我深知被学生、团队以及教育使命所需要是一种幸福。这种价值感使我始终以全局的视角投入工作,拒绝重复与懈怠。

教育理念:从名师到学生

十年前,我们追求的是那些在聚光灯下的名师。然而十年后,我们更愿意成为引导学生走向前方的引路人。我们摒弃浮夸的形式,深入挖掘学生的真实需求,让教育回归其本质。我们需要慢下来,跳出教材的束缚,设计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数学课中“萝卜蹲”游戏和晨间数学互动,这样的方式比题海战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深入教学实践,因材施教,从大单元教学到项目式学习,最终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收获。

未来十年的路

教育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正如数学中的思维跃迁,从“根号二”到“根号三”的进步,我坚信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土壤,教育才能生根发芽。未来十年,我愿继续走在教育的路上,与同仁们共同努力,静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