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属皆且为所虏读音
关于"们"字的起源,其出现较晚,因此我们并未在甲骨文、金文或小篆中见到它的踪迹。在历史文献中,较早的使用例子出现在唐代。在刘知几的《史通·杂说中》中,就有"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辞;乃若君卿,中朝汝我之义"的说法。自其诞生起,"们"字就用于人称复数。据浦起龙的解释,"渠们"即为"他们","底个"意为"那个"。
关于"们"的发音,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辞语》中提到,"们"本音为"闷"。现今俗读为"门",用以表示他们、你们、我们等复数人称代词,这在字义上并无确切来源。北宋时期,曾借用"懑"字使用,南宋时别借为"们",元时又借为"每"。
翟灏的论述都有相应的例证支持。如在宋楼钥的《跋姜氏上梁文稿》中使用了"我随你懑去",《朱子语录》中有"他们都不去考那赎刑",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每"。虽然懑、们、每的写法不同,字义并无直接联系,但它们因音同而被假借使用。
明朝时期,"我们"、"你们"、"他们"等复数人称代词开始广泛流行,尤其在《西游记》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唐之前,表达人称复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单数人称代词表达复数意义,如《左传》中的"齐师伐我",或是直接在人称代词后加侪、辈、等、属、曹等字来表示复数,如《史记》中的"公等遇雨"。然而第三人称代词似乎没有专门的字来代表,常由其、之等字兼用。
关于人称的表达,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节为主。现今的方言中,如吴语地区的人称代词也以单音节为主。例如,人称单数:我、你、其;人称复数:我们、你们、他们,这些复数表达也均为单音节。
随着社交的需要,"men"这样的复数代词应运而生。关于这个音的来源,一般认为是源自口语中表达复数人称的音节。在众多的候选字中,为何最终选定了"们"字?据翟灏的说法,大约在南宋时期,"们"字被选中并开始广泛使用,到了明代已通行。关于最初用双音节形式如"我们"、"你们"、"他们"来表示复数人称的起源地尚证。
尽管有懑、每等其他写法,但最终选择"们"的原因在于其形声字的特性。"们"字从人门(門)声,門即两扇门的意思,象征着成双成对和复数概念。"们"字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尽管汉字有时被认为纯粹的形声字,但聲旁的选择往往与意义相关联。汉字不仅具有形声的特点,还蕴会意之意。
为您推荐相关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