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鸟益虫有哪些-十大最常见的益虫


在8月28日,市湿地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接收了一批特殊的“战士”——三万只茧周氏啮小蜂。这批小蜂将被投放到东城区的一些公园和居民小区,目的是为了防治白蛾。白蛾是东营地区常见的害虫,而周氏啮小蜂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措施,已经连续多年在东营地区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上午八点半,载有三万只茧的25箱周氏啮小蜂蚕蛹被运抵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打开纸箱,可见蚕茧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盛装,从外观上看颇似东北常见的烧烤大蚕蛹。与烧烤大蚕蛹不同的是,周氏啮小蜂的蚕蛹中,一茧将孵化出约三千只小蜂。

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的王洪芳技术人员解释道:“这是人工繁育的柞蚕蛹,个头较大。在自然繁育过程中,一枚卵可孵化出200多头幼虫。待幼虫成长为蛹时,其个头则会变小。”在塑料餐盒上,已能看到少量刚孵化出的小蜂,它们体长仅一毫米左右,大小不及小蚂蚁。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的主要天敌。它们寄生在白蛾的蛹中,从而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王洪芳进一步介绍说:“这种小蜂具备出色的飞翔和寻找寄主的能力。我们将小蜂蚕蛹放入小纸兜,固定在树干上,待其自然飞出后即可寻找周围化蛹的白蛾。然后,它们会在白蛾的蛹内产卵、生长、发育并最终杀死害虫。”

周氏啮小蜂的投放工作需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下进行,且需避免降雨。最佳的投放时间是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在东园内,工作人员精心选择了一棵白蜡树,将纸兜固定在离地面约两米的高度。两天后,小蜂将从蛹中钻出,在石缝、草丛等隐蔽地点寻找寄主。”

据相关专家介绍,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白蛾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它具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次不会对天敌生物造成伤害;最后能有效克服传统化学防治可能导致的抗性增强问题。

周氏啮小蜂在东营地区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当地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工具。王洪芳表示:“东营地区具备繁育周氏啮小蜂的技术能力,且技术已相当成熟。我们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定期采购发放。目前,白蛾的防治效果已十分明显,城区的行道树上已无白蛾爆发的情况。”

在东营的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周氏啮小蜂并不是唯一的生物防治物种。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作为天牛、木蠹蛾等害虫的天敌也在各绿地和公园中默默地发挥作用。

如果您有新闻报料或求助需求,请下载“齐鲁壹点”APP或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随时待命,准备为您提供帮助!现在就来报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