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此器最难而有此器
近日来,我一直在研读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的《老子四章》。
研读之中,我深感老子的智慧之深邃,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久前,L老师曾建议我逐字逐句地解读《道德经》。我虽心生敬畏,却也深知这非我所能轻易触碰的领域之深奥。
在古籍中,《老子》、《诗经》、《易经》并称为最难读懂的书籍。那么,究竟难在何处呢?
对于《道德经》的挑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文字虽简,却蕴最深奥的哲学思考。这让人难以在缺乏概念定义的情况下理解其意。
其二,老子的文字常常简略而深邃,使得字面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其准确的含义。
其三,历史上,《道德经》的版本众多,传抄过程中常有错乱和遗漏,真伪难以判断。
在阅读中,我亦不禁陷入了一些思考:
对于那些广为流传的道德经和报告会,我常想,讲师们是否首先深入理解了字面意义,再进一步探讨其深层含义?亦或是,他们更侧重于宏观的阐述而忽视了对字词的精细解读?
对于那些教授多门课程的学者,他们或许学识渊博,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授课是否过于商业化?收费高昂的课程背后,究竟是真正的学识传承还是商业炒作?
对于那些鼓励孩子背诵古文的意见,我认为应持审慎态度。虽然背诵是一种学习方法,但若过于极端地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而不去深入理解其含义,那么这种学习方法无疑是有害无益的。
谈及《道德经》的具体内容:
“三十辐共一毂”等句子中的字词意义令人费解。“立”、“行”等字在文中的含义到底是何?而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更是需要深入剖析。我在此略作解读如下:
“企者不立”等句则阐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强调了不妄自尊大、不夸耀己长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要有“道”的态度和追求,超越自私自利的行为。
最后一句“圣人无为故无败”中,“是以”与“故”在此处可理解为“因此”,以表达因果关系。这样的翻译在逻辑上是通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