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感没了都会分手吗
一段感情为何会逐渐趋于平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层的心理与情感动态。
我们要明白,感情的淡漠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代表着双方正在经历一种“真性共生”的关系,即彼此之间能够建立自由、深层次的联结,坦诚融合。大部分人在感情中其实处于“假性共生”的状态。
假性共生的双方,表面上看起来很亲密,但实际上双方都可能感觉不到投入感,仿佛缺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这种关系往往处于失衡的状态,两个人在感情中的角色并不平等,一方可能高一方低,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当两个人陷入假性共生的状态时,他们很难在感情中明确分工,往往都觉得自己是特殊唯一的付出者。就如同婚后的家庭主妇,虽然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就会感到累,甚至想“辞去主妇工作”。
假性共生的伴侣在本应互相坦诚相待、彼此付出的关系中,共同维持了感情上的麻木。他们即使有最真实的感受也很少告诉对方,因为习惯了沉默。他们害怕直接表达感受会很麻烦、很耗费精力。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情中的共情力是一种奢侈品。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他们越来越不想干涉对方的边界,也越来越难以理解对方的想法。
要谈一场好的恋爱,必须参与生活、学会理解和包容。但很多人深知要让感情变深必须重新了解那个平凡普通的人,却在某一刻还是觉得“了解一个人”太麻烦、很累、没什么意义。这种心态导致了感情的沟通出现滞后,感情逐渐趋于平淡。
深入了解对方是让感情恢复活力的关键。了解他的人格、原生家庭以及他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那部分。包容他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厌恶的部分。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付出和感激。这样,你面对的不仅仅是爱上的那个人,更是那个需要你接纳不完美的他。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无法接受伴侣是“普通人”这一事实。他们无法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像无法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一样。当现实生活一直无法达到他们的理想状态时,他们就会感到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天生就已经失去建立共生关系的能力。这是因为共生的关系本身会带有着强烈的焦虑感。即便是真性共生也一样。而那些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无法建立正常共生关系的人,往往有两种人格特质:共生依赖和强制性独立。
共生依赖的人单纯为了与伴侣融合而刻意融合,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独特个性、放弃存在价值,变得平庸。而与之对立的强制性独立的人则在爱情中保持高冷的独立感、忽视个人情绪体验的价值。这两种极端都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接纳,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在健康的感情中,双方需要具备独特的特质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去理解对方的需求。除了能敏锐地感知到伴侣的需求外,还需要在感知到需求后提供正确的反馈。这样双方才能避免误解和猜疑,使感情更加坚固。同时也要摆脱固有的角色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或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