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英文名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的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了非接触式的信息传递与识别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以来,因其无需人工介入,且适应各类严苛环境,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被频繁运用于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工业自动化等多元化领域。

一、RFID的构成

标签(Tag):由芯片与耦合元件组成,每枚标签都拥有独特的电子编码;

阅读器(Reader):作为电子设备,其功能为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堪称RFID技术的信息处理与控制中心;

天线(Antenna):则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的媒介。

二、RFID工作原理

当标签进入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后,标签会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流激发能量,进而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送出去。亦或是标签主动发出特定频率的信号,阅读器接收后进行解码,最终将信息传送至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三、RFID的分类及特点

(1)无源RFID:此技术构造精简,成本低廉且出错率低,应用广泛且寿命长。尽管其有效识别距离相对较短,但非常适合近距离的非接触式识别,如125KHz及13.56MKHz频段的应用。公交卡与身份证即是其典型应用实例。

(2)有源RFID:依赖外接电源供电,可主动向阅读器发送信号,因此拥有较大的体积、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900MHz、2.45GHz和5.8GHz频段是其主要的工作频段,对于高性能、大范围的射频识别场合来说,有源RFID是不可或缺的。

(3)半有源RFID:此技术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平时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一旦标签进入阅读器的射频识别范围,低频信号会激活标签,促使其以2.4GHz的微波与阅读器交换信息。

四、RFID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