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檄文,古之文书也,用以声讨敌人或叛逆。
古代有四大檄文,分别是陈琳的《讨曹操檄》、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朱升的《谕中原檄》以及曾国藩的《讨粤匪檄》。
在这四大檄文中,文采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此文犹如一篇激昂的战斗,穿越千年,将我们带回那个鼓声隆隆、文采飞扬的战场。
文章背景设定在公元683年左右,武则天时期。经过激烈的后宫,武则天逐步掌握实权,引发了朝中忠良之士的不满。徐敬业等皇族及重臣受其排挤,共谋以匡复庐陵王为由起兵武则天。
文章开篇便以“伪临朝武氏者”为首句,对武则天的性格、家庭出身进行了半真半假的描述,对其误国进行了严厉的谴责。接着,文章列举了武则天的种种行,如“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等,直指其心机深沉、毒辣残忍。
文章中还以宋微子、袁君山等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自己及们愤然起事、志在安的决心。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等句,呼吁王公贵族们共同反抗武则天的。最后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警醒世人,展示出文章的强大警醒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