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送别为什么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

初学唱这首歌时,年少轻狂,只知随旋律张口即唱,未曾深究其中的深意。

经历世事,方觉词曲之间蕴藏的情感之深沉。

寥寥数语,便将人间离别之苦尽述无余。

《送别》乃李叔同作词、John Pond Ordway谱曲,百年来传唱不衰。

1897年,李叔同避乱迁居上海,与许幻园等结为“天涯五友”。

有一年冬日大雪纷飞,家道中落的许幻园寻至李叔同与叶子处,仅道:“叔同兄,咱们后会有期。”

言罢便拂尘离去,留下李叔同在雪中久久伫立。

后李叔同回屋,由叶子抚琴,他含泪写下《送别》之词。

二、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朴树在LIVE现场节目中演唱《送别》时几度哽咽,甚至未竟全曲。

他在演唱前曾言:“有时生活虽如炼狱般艰难,但唱最悲伤的歌时亦能感到愉悦。”

朴树在镜头前、伴奏者前毫无顾忌地流露孩子般的情感。

执拗、敏感、细腻……这些特质在朴树身上仍清晰可见。

朴树的《送别》不仅是首歌,更是我们心中不愿触碰的隐痛。

三、

时间淡了生疏,深了感情。

毕业照拍完的那天,《送别》的旋律在脑海中回响,环绕着无尽的哀伤。

记得初到大学时,梧桐树叶遮挡着城市的闷热。面对陌生与恐惧,我远离了家乡与父母。

那些夜晚我在失眠与思念中度过。夜深人静时最为清醒,想找人倾诉、与旧友谈心、挂念家中的一切。

本以为难以度过的是开始,却不知不觉中变得坦然。因为有了室友的陪伴、老师的。

大学生活与真实的生活截然不同。

同学们闹八卦、闹暗恋、闹幸福。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欢笑与嬉闹。一旦停下便仿佛会陷入孤独之中。

四、

时光如河入海流,我们终将各自离去。

毛概课上老师的严厉目光依旧能让我们心跳加速。即便如此严苛的老师也会在我们毕业时与我们道别。

他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四年的时光如同一场梦般流逝,我们也将面临分离。

转眼间盛夏已至,七月的离别季节即将到来。

岁月流转,我们终将各奔东西。

五、

愿你此去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拍毕业照仅需三秒却定格了四年的时光。分别之时便已到来提笔致以不舍的祝愿之情.

害怕毕业后各自天涯,时间之河将我们渐渐遗忘将记忆中的人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