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年末之际,各行各业都沉浸在繁忙的气氛中,各种会议和考评如约而至。年终工作总结的撰写与年末绩效考评的进行,成为了此时不可或缺的话题。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禁思考,这其中有哪些值得反思和学习的地方呢?
步入中年的人生阶段,我们虽已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但仍会不时感到困惑。对于那些擅长言辞、善于他人的人,与那些沉默寡言、坚毅木讷的人,究竟哪一种更受人们青睐?在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恰当地为人处事呢?
谈及此事,不得不提及昨天单位要求的年终工作总结以及匿名员工绩效考核打分。说实话,我对这种每季末和年终的绩效考核打分感到有些厌倦。
每次打分都让我感到一种虚伪和无奈,这让我觉得自己的行为仿佛在迎合某种不真实的标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工作中时常遇到推诿塞责、得过且过的情况,这让我觉得自己仿佛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我并非自视过高,只是认为尽己所能地完成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单位就好。我却时常在协调配合工作中遭遇阻碍,被反复推诿,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当工作取得一些成绩时,有时会被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归功于己。我时常感叹:能做事不如会说话,能做事不如会写汇报。
我常常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于看不惯的事情会直接表达观点,这或许得了某些人。但我不惧怕得人,因为在一个单位中,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并不愿成为孤岛上的独行者。
我也时常反思自己是否过于直率,是否容易得人。但我认为不能变成没有原则的人,那样我自己都会讨厌自己。因此我决定以辩证的方式持续反思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坚守本心和原则。
再者看到那些在商业交往中相互奉承的现象我也感到不适。在工作中许多同事值得肯定但也有部分同事并不尽职尽责。面对这些人的打分我总是犹豫。他们中有些人工作态度敷衍甚至在客户紧急联系时也置之不理导致客户投诉频发。面对这样的同事我常常思考该如何公正地给出评价。
然而现实是那些擅长言辞、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人往往被评为优秀即使他们平时的工作表现并不出色。这让我对社会的评价标准产生疑问:巧言令色者真的比刚毅木讷者更受欢迎吗?我们应如何恰当地为人处事呢?
然而在孔子的中我找到了答案。“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味着花言巧语、装出别人的样子的人很少有仁心;“刚、毅、木、讷近仁”则告诉我们刚强、坚毅、质朴、慎言的人更接近仁德。
虽然短期内巧言令色者可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但长久来看总会露出虚伪的一面。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位新同事她面试时表现得非常专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种种问题如看视频、扯谎等最终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人。
而那些刚毅木讷的人虽然可能不会用华丽的言辞来他人但他们的话语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他们在工作中会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而非一味地奉承帮助我们避免错误、少走弯路。他们真诚待人以事实为基础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