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到底是什么结构
我们日常所熟知的青铜炊具,当属炖肉之用的鼎。
鼎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
汉式鼎,如其名所示,流行于北方的汉地,其显著特征为矮而粗壮的蹄足。
楚式鼎,则是在南方楚国文化区域内广为流行的款式,其特色在于高而的蹄足。
继续南行,越式鼎便映入眼帘。此款鼎盛行于南越国、闽越国一带,与楚式鼎一样拥有,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其扁而直的足部。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图片展示的多为三足圆鼎,而非庄重威猛的四足方鼎?这正是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炊具,而非祭祀用的礼器。在古代,四足方鼎主要是祭祀时所用的礼器,用于日常炊煮的并不多见。
如后母戊大方鼎这样的,虽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中屡见,但其实并不适合用于日常炊煮。使用此等巨器煮食,极为耗费柴火,因此它更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而非实用的炊具。
说到炊具,还有鬲、甑、甗等。虽然它们是三种不同的,但在功能上却有相似之处。
鬲(音力)常被用作蒸锅;甑(音赠)则是蒸屉;而鬲与甑合在一起,便组成了甗(音眼),成为一套完整的蒸煮。
殷商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便是这样一套拥有三个笼屉的蒸锅。
青铜豆和青铜簋则是古代的食具。青铜豆多用于盛放汤羹或菜品;而青铜簋则常用于盛放饭食。
古时人们虽用鬲等将食物蒸熟,但仍需盘碗等器皿盛放食物。簋便是古代的饭碗或餐盒,用于盛放熟食。
青铜鼎虽可炖肉,但需注意其规格与用途。在规范的场合中,鼎与簋有着明确的用途区分。
古人烤肉时所用的工具颇为讲究,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烧烤炉便可见一斑。此炉结构精细、构思巧妙,使得烤肉过程更为便捷。
烤肉时还需调料,如需姜丝等佐料时,便需使用青铜礤(音擦的三声)等工具进行准备。
虽然酒具并非炊具,但讨论青铜器时不可不提丰富的酒具。青铜器中的青铜罍和青铜霝是大容量的酒具;中型酒具则有青铜尊、青铜壶等。
温酒过程中使用的青铜斝和青铜鬶则是温酒器;而斟酒入小型青铜器如青铜爵、青铜觚、青铜觯等时,便可直接饮用。
那么元芳,你对此还有何疑问或见解呢?不妨分享一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