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批评”二字似乎给人一种攻击性的印象,常被误认为是负面的代名词。但更贴切的解释,这里所指的“批评”实为“分析”,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批评性思维是一种通过既定标准来评估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的反思性思维方式。阅读完本书后,你会明白,对思维的评判并不仅仅局限于正确的逻辑推理。

思维作为人类意识的一部分,同时也涉及到情感和欲望。虽然思维是在人类进化的后期逐渐形成的,但早期根深蒂固的情感和欲望却难以被控制。思维、情感和欲望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为了影响和改变无意识中产生的情感和欲望,我们只能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思维来实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让富有深刻见解的思维成为一种本能。

要分析思维,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将大脑中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通过书写的方式将整个思考过程外显化。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局外“观察”思维,进行解剖、评价和改善。思维可以被细分为八个要素:设定目标、提出问题、利用信息、推理判断、运用概念、形成假设、赋予意义以及提出观点。而每个要素又可以用九个维度的标准来评估:清晰度、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公平性和准确性。

本书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生各阶段决策的特点及决策方法,以及在文化、、法律和道德等方面如何运用策略性思维来摆脱非理性思维。我们都被非理性思维所束缚,这种思维是由天生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压力、职位角色、文化背景和媒体传播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最终导致个人形成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表现为支配性或服从。

虽然摆脱非理性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持信念、不断练习批评性思维,并恪守良好的思维原则,我们的思维必定会逐步提升。这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使人生更加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