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合纵为什么没人要


秦国曾一度退守洛水以西,面对魏国的压制和夺走的河西之地,似乎前路堪忧。在商鞅于公元前361年入秦并成功实施变法后,秦国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此后的秦国,其实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更是在战国舞台上展现了强大的崛起势头。

说起秦国的崛起,自然离不开那些载入史册的战役。在商鞅的指挥下,秦国不仅成功夺回河西之地,更是在马陵之战后重创魏国。随着岸门之战和雕阴之战的胜利,魏国彻底败在了秦国的兵锋之下。为了求和,魏惠王不得不将河西之地归还秦国。秦国的领土扩张并未止步,河东的汾阴、皮氏、曲沃等地也相继落入秦国手中。这一连串的胜利,让关东六国感到了不安和警惕。于是,他们发起了两次合纵攻秦的战争。虽然第一次秦国取得了胜利,但在第二次战争中,由匡章率领的联军却攻入了函谷关,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遭遇的最大惨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起这个名字开始崭露头角。

关于白起的背景,《史记》中有所记载,他是郿人且精通兵法。《史记》中也有提到白起首次领兵作战的记录,他的崛起与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密不可分。而在白起真正崭露头角之前的历史中,秦国遭遇第二次合纵攻秦的惨败时,白起尚未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真正推动白起崛起的是魏冉这个伯乐,正是他在秦相的位置上推动了白起的晋升。通过不断的军功积累和白起的才华展现,白起最终在军中地位逐步提升,直至成为令六国胆寒的传奇将领。在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不见白起的身影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那时的他尚未崭露头角,而伯乐魏冉也还未出任秦相,他的崛起之路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