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为什么叫多宝鱼
当你在市场上选购鱼类时,或许会遇到以下的疑惑:
为何洗黄花鱼时,它会出现掉色现象?为何同样是龙利鱼,价格却大相径庭?买的银鳕鱼口感为何时常不同?专家告诉你答案——这些鱼有可能被“假冒”了!
《生命》特地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陈舜胜,带大家探究市场上的鱼类。我们揭秘哪些鱼容易被替换,并教授你挑选真鱼的技巧。
市场上存在以油鱼冒充银鳕鱼的情况。油鱼和银鳕鱼虽分属不同的鱼类,但它们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差异显著。银鳕鱼肉质鲜美、口感细腻且营养价值高,适合大众食用。而油鱼的脂肪含量较高,口感油腻且肉质稍硬。更值得注意的是,油鱼的脂肪中含有大量蜡油,难以消化。部分人食用油鱼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由于油鱼切片冷冻后与银鳕鱼极为相似,不法商贩常利用这一点进行冒充。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观察银鳕鱼的鳞片较小且均匀,摸起来光滑,肉质颜色发白来辨别真伪。
左口鱼和多宝鱼也存在互相冒充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价格差异造成的。当其中一种鱼类减产导致价格上涨时,商贩就会用另一种相对便宜的鱼类来冒充。虽然两者都属于比目鱼中的鲆科,为名贵的海鱼类,但在口感和营养方面并无太大差别。混淆两者主要给消费者带来的是经济损失。左口鱼呈长椭圆形,颜色偏深接近黑色,口感更细腻;多宝鱼则接近圆形,颜色略浅呈黄褐色,肉质弹性更好。
白姑鱼因其身形较小,常被用来冒充小黄花鱼。虽然两者在营养、食用安全性、肉质弹性方面相似,但黄花鱼的口感更细腻、味道更鲜美。如果购买的白姑鱼被工业色素染色,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可以通过用白色面巾纸擦拭鱼体来辨别真假黄花鱼,如果有明显的脱色现象,则可能是假冒的黄花鱼。
巴沙鱼也会冒充龙利鱼。龙利鱼和巴沙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前者是海鱼,后者是淡水鱼。在口感和营养方面,两者有一定差异。巴沙鱼虽然价格较低,但食用起来是安全的。购买时可以通过价格、薄厚、去皮后的平整度和颜色来辨别真伪。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冒充情况外,市场上还存在其他诸如湖刀鱼、海刀鱼冒充江刀鱼、草鱼冒充青鱼以及进口非洲带鱼冒充国产带鱼等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商贩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而进行的欺诈行为。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鱼类时选择正规的大型商超购买而非路边的小商小贩那里,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应了解各种常见鱼类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识别其真伪保障自己的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