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感冒为什么容易挂


当人们面临感冒、风湿、关节炎、中风和咳嗽等常见问题时,这些问题的根源常常被中医归咎于一种核心因素——风邪。在中医理论中,风邪被视为众多疾病的起点,被尊为"六邪之首"。

中医经典中经常提到"风为百病之长",意指风邪在很多健康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人们往往将焦点放在湿邪和寒邪上,而忽视了风邪这一重要致病因素。

我们必须重视风邪的危险性。在中医经典中,中风往往被放在首位,因为中风可能会致命。尽管古代所说的"中风"与现代医学的"中风"有所差异,但它们的病因是一致的——那就是风邪。

那么,何为"百病之长"呢?《易经》中的"元者,善之长也",以及《左传》中的"元者,体之长也",都表达了"长"即"头脑"、"最重要"的意思。"风为百病之长"就是说风邪是众多病因中最重要的一个。

风邪的特性使其能够在遇到寒气、湿气或热气时,分别形成风寒、风湿、风热等不同的病症。以感冒为例,虽然都是因风邪引起,但根据不同的外在邪气影响,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痰和鼻涕呈白色、咽喉并伴随咳嗽;而风热感冒的症状则包括舌头发红、痰和鼻涕偏黄、咽喉干且肿痛,同时伴随。

当我们谈论风邪时,还会涉及到风湿和类风湿这两个常见的疾病。虽然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区别却很大。风湿性关节炎是寒邪、湿邪、风邪三者交杂所致,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严重性更高,现代医学仍无根治之法。

我们必须认识到风邪的善变和可怕之处。风邪能在筋骨间游走,引发关节炎;当侵入经络时,会导致肢体麻木甚至偏瘫;如果深入内脏,则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如脑中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风邪的危害,加强防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