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枕头为什么那么高


现代人习惯于柔软的枕头,面对博物馆里展出的瓷枕,不禁会产生诸多疑问:为何古人要如此难为自己?那、冷冰冰的瓷枕,真的舒适好用吗?

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枕头在各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姿态,其材质和形状各异。瓷枕是众多枕头中的一种,因其独特的质地和形态,现存的枕头中瓷枕尤为常见。

瓷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开始广泛流行,到了宋代达到鼎盛,而明清时期逐渐式微,直到20世纪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睡瓷枕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太舒适,但它为何能够流行这么久呢?这背后蕴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

瓷枕不仅仅是为了睡眠而设计,它还有清凉解暑的功用。在炎热的夏季,瓷枕的冰凉感可以带来一丝丝凉意,帮助人们解暑。关于瓷枕的高度,我们也可以从古人的养生言论中找到答案。古人认为枕头的高度适宜在三寸或四寸之间,这与他们倡导的侧卧睡姿相契合。这种睡眠方式被认为有助于保持颈椎的自然曲线,达到“高枕无忧”的状态。

除此之外,瓷枕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支髻固发。在古代,女子的头发很长,梳发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午睡时,女子选择睡在瓷枕上,以保持发髻不散乱。这种硬质枕头的设计使得它成为女子的理想选择。尤其是从唐、五代以来,女性以高髻为美,如意头形的“山枕”更是受到广大女子的喜爱。

在1949年后的东莞地区,这种使用瓷枕的传统依然得以保留。当地的妇女在结婚后都梳着发髻,只有睡在瓷枕上才能保持头发的整齐。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据《人文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