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里面哪个最高贵
对于各式各样的历史小说,人总是能够从中洞悉历代王朝的演变脉络。在众多历史小说中,《隋唐演义》因其成型于清朝而广受欢迎。阅读过“说隋唐”的读者,或许都会有一个印象:此书中人物多采用古怪的复姓。
如独孤(隋文帝的皇后姓氏)、宇文(隋朝重臣姓氏)、长孙(如长孙无忌)、尉迟(如尉迟恭)等,这些人在隋唐时期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么,为何他们的姓氏都如此特别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隋唐之前,正值南北朝乱世,北朝长期由鲜卑人掌管。尽管鲜卑多已被汉化,但仍留下了一些鲜卑的痕迹。甚至隋朝的皇室杨坚也曾被赐予过鲜卑姓氏(普六茹氏)。直到杨坚取代北周自立后,才决定去除鲜卑影响,恢复本姓。
随后,隋朝一统,然而隋炀帝的过度奢侈导致隋朝走向衰败。唐朝终结了乱世,但这一时期极为短暂(隋朝仅存38年)。许多曾经的鲜卑世家大族依旧在舞台上活跃。虽然他们大多已被汉化,但姓氏上仍保留着一些鲜卑的特色。
直至宋朝,依然有不少带有鲜卑复姓的名人存在,如北宋大将呼延赞、南宋万俟卨等。现今这些复姓的人口已经寥寥无几。
那么,为何这些复姓如今如此稀少呢?按理说,这些名门望族应该人口众多才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隋唐时期的复姓人口并不多,主要是贵族人口较少,而鲜卑平民早已完全汉化。只不过因为那个特殊时期,涌现出了一些名人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姓氏会逐渐减少,这也是正常规律。
上的风起云涌也使得这些名门望族时常遭受灾祸。例如长孙家族,因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而遭,导致长孙这个姓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且,还有许多复姓的后代为了与周围的保持一致,选择将复姓改为单字姓,如呼延氏的部分族人将姓氏改为呼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