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为什么看好南沙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文化体育设施布点规划(2022—2035年)》正式印发,规划打造南沙区成为彰显气派、传承岭南特色的国际滨海文化体育名城。该规划围绕南沙区的独特资源和历史背景展开布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详细规划内容。
该规划构建了“一轴一带双核三心多节点”的文体设施空间布局,涉及南沙区六镇四街,总面积803平方公里。规划的核心区域主要分布在蕉门河中心区和明珠湾起步区。具体来说,“一轴”指的是南北向联动广州中心城区和港澳地区的南沙文体发展主轴;“一带”指的是沿海岸线串联多个片区打造的滨海文体高质量发展活力带;“双核”指的是中心城区文体服务核和南部的大湾区文体服务核;“三心”指的是在庆盛枢纽片区等三个先行启动区布局的文体服务中心;“多节点”指的是多个文体节点。
在文化设施方面,规划了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规模分为四级,包括湾区(省、市)级、区级、镇(街)级和村(社区)级。其中,湾区(省、市)级的设施达到14处,包括图书馆湾区分馆、大湾区大剧院等项目。也将对现有的展览场所进行完善升级,规划博览展览类文化设施共26处。对于当前缺少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未来也会进行布局规划艺术表演类文化设施共10处。为满足全民日常体育健身需求,也将建立完善的“群众-赛事-竞训”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体系。
除此之外,《规划》还对文体赛事和健身休闲设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计划。《规划》特别强调了对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包括鼓励利用现有建筑进行存量改造或与其他用地合设体育设施等举措。还将增设多处湾区级体育场馆,并规划了多条赛道和登山步道线路等体育健身和休闲文旅项目。
根据《规划》,南沙区还将把文体元素融入商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接下来,《规划》将分为近期、中期及远期分阶段完成实施目标,在丰富基层群众全民健身活动场所的同时提升文化场所服务水平。到 2035 年,“十分体圈”覆盖率将达到 100%,图书馆数量等其他文体设施指标也将达到预定目标。
《广州市南沙区文化体育设施布点规划(2022—2035年)》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沙区,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文体活动场所,同时也为南沙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完善设施布局、举办文体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举措,南沙区正朝着成为国际滨海文化体育名城的目标迈进。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实施落地,未来的南沙必将是一个集文化、体育、旅游于一体的活力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