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放不开嗓子怎么办
歌唱之时,喉头位置的掌握至关重要。应当将喉头置于打哈欠时的较低位置,此为理想的歌唱状态。如此,对于感受高位置共鸣、实现声区统一有着巨大的助益。
喉头下降时,咽腔的形态自然变化,进而影响母音的音色。唱歌时并非将口型塑造成竖直的O形即可让声音竖立,而是要学会如何放松喉头。
保持喉头位置的稳定是歌唱时的必要条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一种吸气的心态,有助于喉头的下沉。
无论何种唱法、何种声部,歌唱时都应使喉头处于放松状态。喉头放松后,声带与气息能更和谐地结合。当唱高音时,许多人习惯性提起喉头,而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音高时喉头应更深地下沉。
当会厌软骨完全展开,与喉咽后壁平行时,咽缩肌适度收缩并保持坚挺。这使咽管口径和管的硬度与声带振动产生良好的共鸣。咽形成较大的空间,基音经过此空间的共鸣后,发声将更加优美。
舌骨上肌群保持相对松弛,而舌骨下肌群则适度用力,这样能保持喉头的稳定和舌体的放松,有助于保持咽管作为通畅通道和共鸣管的稳定状态。喉头的稳定不应依赖下巴的压力,下巴应自然放松。应注意舌肌的放松和舌头的正确位置。
面部表情的活跃能带动笑的肌肉群收缩,软腭和悬雍垂适度抬起以协助舌骨上肌群的放松。以最佳的口咽与鼻咽的角度引发鼻腔及窦体的最大共鸣。这里的“微笑”并非单纯地指笑容,而是指提起“笑肌”,从而使鼻咽腔和口腔得到更好的开放。这样的状态有助于打开并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喉位和喉头稳定性的训练在歌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处理喉位问题将对歌唱产生深远的影响。男女的喉头位置存在差异,不同音部和音区所需的共鸣管长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稳定的喉位高度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出最适合自己声音的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