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似曾相识


你是否经历过那种令人感觉无比熟悉的“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仿佛旅行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却觉得像是故地重游;与人相遇时,仿佛已经相识多年,却无法回忆起具体场景;梦境中的场景在现实世界中上演了……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大多数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早在1600多年前,北非的古代哲学家圣奥古斯汀就已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记录。在心理学中,这种奇妙的感觉被称为既视感现象。据研究,超过97%的人都产生过既视感现象,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常见。

那么,既视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学界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尽管有些研究者将其与海马效应联系起来,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普遍认为海马效应并不只是与单一的海马结构有关。

认知心理学家阿基拉·罗伯特·奥康纳的最新研究发现,既视感现象可能是大脑在纠正自己的错误。当大脑识别熟悉情况的部分(位于太阳穴后面的颞叶)过度兴奋时,大脑的另一个区域(位于前额后面的额叶皮层)会尝试匹配这种熟悉感与你过去的经历。当匹配失败时,大脑的决策区会努力寻找记忆,如果找不到,大脑可能会产生沮丧的感觉,意识到出现了“错误的熟悉感”,也就是既视感现象。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能触发我们的大脑产生既视感。比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妮·克利里和她的同事们进行的一项实验为此提供了可能的证据。他们发现受试者在观看一些具有微妙相似之处的虚拟场景时会产生熟悉感,这表明环境可能触发了大脑中的某些区域,让大脑产生了“故障”。

除了这些解释之外,还有数十种理论试图解释既视感现象的成因。有些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大脑中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电路发生短路有关。另一些研究则将其归因于鼻腔皮层在没有记忆支持的情况下被触发。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既视感现象。《今日心理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第一次经历既视感现象大多发生在6-10岁之间,而在15-25岁时出现得最为频繁。神家克里斯·穆林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来说,当“错误的熟悉感”出现时,他们的记忆核实系统可能会“”,但老年人仍然能够产生既视感。

许多研究人员还将既视感现象与压力或疲劳联系起来,有时它也可能是潜在的或精神问题的征兆。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可能会更频繁地经历既视感现象。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患者会反复出现既视感,产生生动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被认为是“前世的回忆”。

经历既视感现象无需过于担心。这只是记忆或感知的问题,它表明我们大脑的事实检查区功能良好。随着科学和医学的继续发展,我们终会揭开既视感现象的神秘面纱,为相关疾病的患者带去。全世界有许多科学家正在持续研究既视感现象,以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系统在有轻微“故障”时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参考的具体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