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公司要复试
不久前,在母校举办的会上,看到展位前醒目的“硕士研究生优先”字样,我不由得回想起三年前的一个场景。那时,我引荐了一位在电子行业拥有八年经验的技术老张来公司应聘。他带着专利和项目成果,但最终却因学历未能通过人事的初审。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当今的职场竞争中,学历早已不是点缀,而是实实在在的准入门槛。
我们公司标准的变迁就是最直接的见证。两年前,部门还在接受专升本学历的应聘者,而现在却明确要求全日制本科,甚至更高。这种学历门槛的持续提高并非孤例。据智联的数据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数量在五年内增长了43%,而企业对应届生的学历要求也相应提高了1.2个层级。
在职场中,学历成为了“敲门砖”。在我负责的一次校招面试中,遇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两位同专业的毕业生,小王的经历明显优于小李,但最终小李却因学历背景获得了复试机会。与HR沟通后得知,系统初筛时非硕士学历已被自动过滤。这让我想起自己五年前求职时,仅凭二本学历在人才市场四处奔波的经历。
入职后的职场生涯却与初始学历不完全相关。我们技术部的陈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年仅33岁的部门负责人只有大专学历,却带领团队解决了5G基站散热的难题。部门聚餐时他坦言:“虽然入职时学历不高,但凭借技术创新获得了破格晋升的机会。”这恰好印证了职场发展的逻辑:学历决定起点,但能力决定上升速度。
职场中的这种双重标准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去年的项目经理竞聘中,一位海归硕士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老员工凭借实际项目经验获得了大多数支持。这也验证了猎聘网的调研结果:工作五年后,学历对晋升的影响权重会大幅下降。
对于不同阶段的职场人,建议也因人而异。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我会根据他们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对于我的表弟,我建议在大学毕业时继续攻读研究生,而对于工作三年左右的小刘,我建议他考取能够立即转化为项目执行力的,如PMP。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曾面临学历与能力的抉择。在选择在职研究生时,我咨询了多位HR朋友,发现不同行业对学历的认可度有所不同。最终我选择了一个既符合公司认证又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专业。
职场二十载,我见过太多关于学历与能力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历是开启职场之门的钥匙,而能力则是建造事业大厦的基石。
站在当前就业市场的十字路口,我建议年轻人既要重视学历的提升,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要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学历层次;初入职场则要注重从“学历背书”到“能力证明”的转变。因为系统筛选的是教育背景,但真正决定职场天花的永远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我工位上的便签所写:用学历获得入场券,凭能力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