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自言自语


当你在思考或感到无聊时,很多人都会自言自语。一些人可能会误解经常独处的人,认为他们是孤僻的,或者他们可能患有某种疾病。但YouTube教育频道TED-Ed的一档动画节目《自言自语是正常现象吗?》为我们解释了自言自语的好处。

无论是清晨抱怨闹钟的喧嚣,还是在洗漱时喃喃自语,甚至在出门前因找不到钥匙而哀叹,你经常会在没有他人陪伴的时候自言自语。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有人无意间听到你自言自语时,你会感到尴尬。而且,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自言自语的人精神不稳定。

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自言自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自言自语也被称为自我对话或内心言语,被认为是表达对自己或生活某些方面的想法的一种方式。

据心理学家们的说法,孩子们在玩耍时经常会大声说出他们正在想什么。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中都包括这样一句:“我小时候会把我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就假设童年时期表达思想的经历是发展的关键。他认为,与进行交流有助于儿童控制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交流方式会逐渐转变为私人的内心对话。

内心对话可以作为计划和处理困难情况的工具,激励自己。这个过程是自发和无意识的,因此很难被察觉和学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过程,研究人员会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说得更多话?当我们说话时,大脑的哪些部分被激活?每个人在自言自语时的大脑活动与与他人交谈时有何不同?虽然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我们直觉地知道与他人对话对我们的动机和表现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话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自尊心。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大喊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行为便是很好的例子。心理学中有一个方法叫做自我保持距离法就是指通过自言自语与他人交谈一样的方式来说服自己面对困难的事情例如面临考试时告诉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而不是强调要通过考试这种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研究表明在处理引起焦虑的事情时这种自我保持距离法更有助于减轻压力

然而凡事过度便容易走向极端一些人可能会在焦虑压力的状态下通过过度的自责反思给自己制造更多负面情绪 如果感到自身压力过大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过于沉溺于自我否定之中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系列它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自言自语不妨试着调整心态对自己更加友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