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作者简介


哲学的使命是什么?

在我看来,按照哲学的传统,它并非致力于增加实际领域的积极知识,而是着重于提升人的精神层次。这其中的含义需要更细致的阐述。

在《新原人》一书中,我曾提及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人类在行动时,不仅进行行动,而且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在意识中主导整个过程。这种理解和自我意识,使得行动对人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各种行动和经历交织,最终构建了各自的人生境界。

不同的人,即使做着相同的事情,也会因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而赋予行动不同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境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他人并不完全重合。

如果我们抽离这些个体差异,可以将人生境界大致划分为四个层级。从基础开始,它们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

当一个人顺从本能或社会风俗行动时,他的行为可能不包含太多的理解或意识,这就是自然境界的体现。与之相对,功利境界中的人行动时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虽然其行为可能对他人有益,但其出发点仍然是自我为中心的。

再往上,有的人会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是为了社会的福祉,这便是道德境界。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时,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社会或个人利益,而是追求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这便是天地境界。

在上述四个境界中,自然和功利境界代表了人的现状;而道德和天地境界则是人应当追求的目标。前两者更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后两者则需要通过精神的提升来达成。

其中,自然境界最为基础,依次向上是功利、道德和天地境界。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所需的理解和觉解程度。道德境界具有道德价值,而天地境界则超越了道德,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根据哲学的观点,哲学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达到更高的道德和天地境界,尤其是天地境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对宇宙的深入理解,才能真正达到天地境界。但道德境界也是哲学努力的结果之一。

贤人通过遵循道德原则生活,而圣人则达到了与宇宙相融合的天地境界。哲学教导人们如何成为圣人,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之一。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言,哲学家应当从感觉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理智的领域,这正是达到天地境界的途径。

哲学强调圣人的培养并非需要做出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所做的都是平凡之事,但因为有了高度的觉解和理解,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换言之,他们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行动的,而大多数人则在无意识中行动。禅宗中曾说,“觉”字是万种奥妙的源泉。由觉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构建了最高的境界。

的圣人和哲学都表现出了既入世又出世的特质。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中,我坚信和将被科学所替代;但人们对超越人世的渴望仍会存在。这一渴望或许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在这一方面,哲学或许能提供宝贵的启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