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aso优化


谈到ASO,业内专家首先会想到其核心——关键词优化。在ASO中,关键词一般分为行为词、品牌词和竞品词三类。一组出色的关键词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流量,更能实现高转化率。在观察一些APP的优化过程时,我发现有些ASO团队过于专注于优化高热度搜索关键词,如QQ、微信、支付宝等。

这些团队似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热门搜索词的大面积覆盖,让人印象深刻。针对这种策略,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覆盖高热度关键词,如QQ、微信等,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曝光和流量,但这种关联性与APP的实际内容是否紧密却值得商榷。以微信、微博、滴滴打车、爱奇艺等高热度品牌为例,它们与食品行业关联不大。虽然这些APP的用户可能需要吃东西,但搜索这些高热度关键词的用户并不主要是为了吃。他们可能是为了社交、出行或休闲。当APP与用户的主要需求不匹配时,用户很可能会选择忽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设置关键词时需要注重关联性,因为高关联性的关键词能带来更高的转化率。

用户在进行搜索时,目标通常很明确。他们需要社交时会想到QQ、微信;需要团购时会想到美团。用户在搜索时的行为是简洁明了的。这也是为什么QQ、微信、美团等一直占据热搜榜的原因。用户在搜索这些高热度品牌时,通常直奔目标,下载使用。

即使用户偶然下载了某个APP,但如果发现这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卸载便成为他们的首选操作。用户的手机桌面空间有限,如果关键词覆盖与他们的搜索习惯不匹配,那么这种投机取巧的策略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技术流ASO的价值。他们擅长优化高热度关键词,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懂技术。事实上,他们更懂ASO的核心。他们不仅能将QQ、微信等高热度关键词优化到前排,同样也能轻松优化搜索度高的竞品词。这些竞品词与APP高度相关,能带来可观的转化率。

技术流ASO还会覆盖一些行为词,如食品、进口商品等,这些也是他们优化的重点。他们会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品牌曝光率,即使这些关键词与产品不直接相关。

除了关键词优化,他们还会进行其他常见操作,如评论管理和刷榜等。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已经覆盖了高热度竞品词,为什么还要做与自身产品无直接关联的高热度搜索词呢?这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技术优势将成果最大化。在做好高热度竞争词的高覆盖率的他们也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做一些常见用户搜索关键词,即使这些词与产品并不直接相关。

技术流ASO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需要结合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在关键词设置上,既要注重关联性,也要考虑用户的搜索习惯和需求。关于是否通过马甲达到这种效果,这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