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应用会消失


当科幻照进现实,AI眼镜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家对AI眼镜的关注度直线上升,许多朋友或多或少都了解过这个新产品。实际上,AI眼镜即是我们常说的AR眼镜,它通过AR现实增强技术,将现实场景和虚拟图像信息结合,再辅以AI大模型的穿戴式智能设备。

如同当年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汤姆·克鲁斯戴上眼镜便能看到他人的信息、背景资料,如今这已不再是幻想。Rokid Glasses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几乎一比一复刻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虽然看上去和普通眼镜没有区别,但它却能展示一些绿色的文字、图像信息,让我们通过这些信息完成不同场景的交互。

例如,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狗,只需问“这狗是什么品种的?”,眼镜上的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场景,通过大模型生成狗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眼镜上显示。镜腿位置还会有语音播报同步信息,视障人群也能使用。不仅如此,Rokid Glasses还能作为“搜题神器”,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直接问眼镜,答案即刻显示。它还能实施导航、实时翻译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卖得很好的眼镜形态的产品,如Ray-Ban Meta等,大多不具备显示功能。它们主要的功能是拍照、录制视频、听音乐等以及社交媒体的交互。但在体验上,缺失了关键的视觉显示功能,确实有所遗憾。而Rokid Glasses采用的技术难度更大的衍射光波导技术,不仅使得成像更加清晰,镜片体积也能做得更轻薄,重量仅有49g,很好地解决了AR眼镜的笨重问题。

实际上,大家对智能终端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手持式的设备。穿戴式设备在特定场景中更受青睐。但现有的手表、耳机等产品并没有真正将听觉、视觉和空间感知整合为统一的交互界面。而AR眼镜作为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的终极形态,它整合了这些感知,通过智能化识别语音指令、视觉识别、简单的触控和指环类穿戴的手势操控,形成了完整的操控链路。

其中Rokid Glasses采用的AI大模型在理解语音内容、智能识别场景和搜索整合信息等方面表现出色。再加上Rokid自研的YodaOS系统,使得用户体验更上一层楼。正如Rokid创始人所说:“AR眼镜是AI最好的载体”。它把信息投眼镜上,实现无感交互,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如臂使指。

但即便是在眼镜形态的产品中,早期受限于技术,很多产品还是牺牲了一些核心功能。比如屏显功能。而AR眼镜屏显的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想做到轻便日常非常困难。这里要给大家简单科普几个XR相关的技术: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VST和OST两种技术各有特点。VST技术深度体验感强但功耗大、硬件要求高;OST则轻便易携带、使用场景广泛但显示信息易产生“鬼影”。而Rokid Glasses采用的衍射光波导技术则是在OST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出来的更先进的技术仅49g却支持4K显示、透光率达83%、更符合人类视觉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