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怕痒有的人不怕
探索“痒”的神秘世界:揭示奇妙的痒觉反应
或许我们可以将人群划分为两类:对“痒痒肉”敏感的人和不在意的人。轻轻触碰前者的腰部或脚底,他们可能会笑得打滚;而对后者来说,即使强烈的刺激也无法让他们动容。那么,你属于哪一类?
在揭开“痒痒肉”的神秘面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痒觉和痛觉这对兄弟。
这两种触觉虽然相似,但它们都在中扮演着警示的角色,告诉我们避免外界的进一步侵扰。痒觉和痛觉在脑区的激活有许多重叠之处,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活性物质同样参与痒觉反应。甚至有一些先天缺失痛觉的病人也无法感受痒。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痒觉是痛觉的一种。研究表明,胃泌素释放肽是痒的特异性受体,这一发现首次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痛觉和痒觉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痒觉与人脑情绪的感知高度相关。当我们的身体感到痒痒的时候,还会产生一种烦闷的坏情绪。研究还发现,小鼠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域的一群元,是调控“痒-抓挠”这一自发行为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抓挠无法止痒呢?抓挠时,指甲和皮肤的刮擦会让我们感受到低于疼痛阈值的痛觉。这种轻微的痛觉可以通过抑制周围痒信号的传导,暂时分散大脑对刺激的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当大脑在抓挠时释放出“快乐激素”血清素,让人产生愉快情绪。但血清素的出现会减缓止痒作用,引发新一轮的抓挠和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被他人触碰到某些特定部位,比如腋下、背部、脚心等,会引发明显的痒觉。这些部位被我们称为“痒痒肉”。“痒痒肉”大多位于淋巴、主要分布的区域,这些直接与我们脑相连,因此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为什么自己挠自己的“痒痒肉”不会痒,而别人挠就会反应很大呢?研究发现,如果是我们自己挠身体的痒痒肉,小脑会察觉到这是我们的自发行为,下意识地钝化自己强加的感官刺激。而对外来的刺激,小脑不会发出钝化信号,于是人就会觉得难忍。
那么,为什么挠痒痒会引发人们哈哈大笑?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为人类设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即身体的受到刺激时,会激活负责笑的系统,从而向对方释放出友好信号,减少对方伤害我们的风险。
对于怕痒或不怕痒的人,可能是因为自身感受器不敏感,也可能是因为小脑发出了欺骗信号,提高了对外界刺激的阈值。
“痒痒肉”是身体预测危险的好帮手,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顽强生存。掌握有关痒和抓挠的知识,便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身体的奇妙反应。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也想找个伙伴来一场痒痒肉的较量呢?
参考资料:
[参考文中列出的相关研究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