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心得体会300字
读书的时候,那门课程从来都不点名,去不去都随自己心意;喝酒后驾车时,我总以为只喝了一瓶啤酒,开车回家应该没有问题;赶高铁时,因为可以刷身份证上车,只要不遇到堵车,我们提前半小时出门就足够应对;食用过期食物时,冰箱里的东西虽然过期了三天,但我还是抱着能吃的侥幸心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享受过几次侥幸逃脱的快乐,但大部分人也曾因此尝到过悔不当初的苦果。其实,与不确定的因素玩概率游戏,难免会马失前蹄。面对侥幸心理,我们应该明白:心存侥幸是最大的不幸。
最近彭州山洪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将此次事件描述为一场天灾,但更多人认为是一场。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场灾难是由群众自己的侥幸心理所引发的。
“龙漕沟”作为一个通道,虽然设置了铁丝防护网,但游客们却不顾阻拦破网而入。在“龙漕沟”区域附近,早就有多块警告牌提醒人们不要下河戏水,但很多人视而不见。当地镇在接到“短时强降雨”的天气预报后,了村社和志愿者进行劝离,但许多游客仍然选择忽视。他们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容易遇到山洪爆发,或者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逃跑。
这些游客抱有“危墙之下”的侥幸心理。这次他们真的遇到了危险,墙塌了。七条人命的代价是巨大的,也将成为各自家庭难以愈合的伤痛。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用错误的方法,侥幸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从长期来看,其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这个侥幸的结果,很可能会为人生带来最致命的伤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逆行的故事值得分享。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邻居逆行去买菜的经历。邻居因为心存侥幸而选择了逆行,结果遭遇了车祸,导致半边身子无法动弹、半张脸无法做表情的严重后果。他每一次的逆行后的相安无事都成为了导致最终的祸根。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导致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机智”,甚至沾沾自喜。
“墨菲定律”其实也是对侥幸心理的一种专业批判。它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侥幸心理呢?我们应该在做事前先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如果能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就去做这件事如果不能承受就一定不要去做这件事情。
例如在彭州山洪事件中如果能考虑到最坏的结果是死亡相信很多人就不会去“龙漕沟”。再比如那个逆行买菜的邻居如果能考虑到最坏的结果是出车祸相信他也不会一再逆行。再比如家庭矛盾中孩子气愤地跑到阳台上威胁跳楼时如果父母能想到最坏的结果是孩子真的跳下那么他们就不会再火上浇油地说出“你跳啊!”这样可能导致孩子真的跳下去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侥幸心理我们不但要明白心存侥幸是最大的不幸还要学会最大代价思考法。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到最坏的可能性并做好应对准备这样才能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不致于惊慌失措而是从容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让我们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