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造句小学生
浙江大学出版社在金秋岁月中,于2020年,推出了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十三行小字》。这是江弱水教授的杰作,它在我的阅读世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每当翻阅时,都能为我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江教授在年轻时,于安徽师范大学求学期间,曾深情背诵《文心雕龙》,在回家过年的路上也曾排队购买“傻子瓜子”。这些充满回忆的片段,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时光。如今,江教授已然成为了学界的重要人物,著作颇丰,且新作持续问世。回想起那一年春天,教授自浙江大学探亲后归来,我们在席间品酒叙旧,回响着欢声笑语。
席间,江教授拿出了他新近出版的《十三行小字》,书香墨气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请求他为我签名留念。江教授略带笑意地说:“这本毛边本我仅有一本,赠你无妨,但需你写篇书评。”我欣然答应,心想写篇书评不过是小事一桩。
时间流转,转眼已是三年过去,我仍然未能完成那篇书评。惭愧之余,我深感自己未能完全领会书中的深意。这本书虽不厚,但内容却极为丰富。从古典的杜甫、罗隐、朱彝尊到现代的潘天寿、顾随、夏志清,再到国外的米尔斯基、赫尔岑等大师的作品,以及国内的野史、小说等各类题材,无不涉及其中。其内容广博,令我目不暇接。江教授自己也坦言:“阅读好书时,心中自然会有所感触。”
江教授的文章风格独特,无论是整体架构还是字句选用,都显得精心策划、深思熟虑。他的文字保持了一贯的特质,犹如鹤立鸡群,一眼便能识别。《十三行小字》既有论文的严谨,又有散文的自由,还有小说的细节描绘和随笔的机智。其文字细腻、思想充盈、逻辑缜密且引人入胜。但它的风格难以简单地归类为“美文”或“文化散文”。
对于当今散文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环境下,《十三行小字》这样的作品可谓是难能可贵。江教授的文字既广博又美丽,且有时直戳要害。在这个大家都喜欢喝蜜糖水的时代里,偶尔来一杯烈酒刺激一下味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也曾在某次图书推广直播中听到一位翻译家谈及白话文的问题。他认为白话文至今仍未成熟。但我相信好的白话文作品不胜枚举,如鲁迅、张爱玲等大家的作品便是证明。只是现在一些媒体的文字过于追求标准、空洞和甜美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阅读变得碎片化、通俗化和娱乐化从而了人们对纸质书的阅读习惯。
《十三行小字》一书陪伴我已近三年虽然我仍未能完全理解其深意但却感觉像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沉醉不能自拔而这对我来说无疑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