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笔记2000字
终身学习,岁月不负读书人
在常德市鼎城区的教师进修学校中,有一位名叫翔的退休老人,他虽已66岁,但他的求知欲望却从未减退。自从1996年退休后,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至今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阅读了超过2000本书籍,积累了超过50万字的笔记。他坚信,“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
翔出生在常德市鼎城区的农村家庭,自幼身体欠佳无法从事农活。于是,他将读书视为自己唯一的出路。“当时我深感只有通过读书,我才能活得有自尊、有存在感。”他回忆道。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考入了吉首大学的中文系。
翔认为,读书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如为了升学或找工作而读书;另一种则是无目的的阅读,纯粹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本人在大学期间及工作后,都保持了这种“无目的”的阅读状态。他所涉猎的书籍种类繁多,包括西方哲学、著作、经典以及各种期刊。
像《新华书摘》这样的刊物,从1979年创刊至今,他每期都会认真阅读。翔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做读书笔记。他不仅在书上勾画重点并写下心得体会,还有专门的笔记本用于记录读书笔记。他向记者展示了七八十年代读诗集时的笔记,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可见其阅读的认真程度。据他统计,退休后的这20多年里,他大约读了2000多本书籍,写下了50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翔强调,最好的阅读应该是无目的的、不求功利的。他认为这种阅读虽然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却能促进人格的健全、思想的独立以及生命的和充盈。他比喻说,“读书就像每天需要喝水一样,渴了就必须喝,非读不可。”对于他来说,阅读是一种内心的需求,是滋养和安抚灵魂的必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