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码头全景


渝中半岛的历史印记与摄影的艺术

在20世纪80年代,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问世,展现了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这一地标自那时起就见证了重庆的繁荣与变迁。朝天门不仅开放了重庆人的视野,更承载了重庆人的生活情感,成为每个人心中独特的记忆。

从挖掘城市的历史影像开始,重庆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王远凌摄影师的作品《十八梯》反映了渝中区老城改造,荣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大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后,《你好,化龙桥!》再次入选连州年展学术展单元,展示了重庆化龙桥老工业区的珍贵影像。

2017年,随着重庆市直辖市设立20周年的到来,渝中区推出“城市发展三部曲”的最终篇《永远朝天门》影像文献展。此展以朝天门为圆点,用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重庆变迁。

在摄影的历史长河中,约翰·、罗贝特·陶维新等传教士和摄影师都为的记录留下了宝贵的影像。他们的作品既有国际级大师的精品,也有早期外国人的照片,甚至包括百岁老人的珍贵回忆。这些影像资料不仅来自市民家中、摄影师创作、公立博物馆收藏等,更有国外机构如马格南图片社、帕诺斯图片社等提供的支持。

其中,朝天门码头的全景图、90年代的朝天门照片以及码头等客轮的场景照片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私家影像也保存了城市的发展线索,参展的图片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每一个展出的篇章都伴随着经历者的口述视频,无论是文史专家还是普通市民,他们都与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联系。

此次展览更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众筹而来的朝天门老照片、化龙桥的变迁等都成为了展览的亮点。《你好化龙桥》影像展去年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展出,收获了的好评。而这次的《让化龙桥回到化龙桥》展览则与市民在重庆天地O艺术中心见面。

化龙桥代表的重庆老工业区的变迁,从曾经的繁荣到现在的国际性综合社区,都成为了摄影的题材。而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也为此次《永远朝天门》影像文献展提供了国际性与专业性的支持。巡展的选址二厂文创公园更是集合了渝城历史痕迹与新重庆文化于一体,为市民带来一场难得的影像盛宴。

英国摄影师纳达夫·坎德的长江拍摄之旅,从入海口到源头,记录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景。他的作品以及众多摄影师的努力,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如今,重庆的发展依然滚滚向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影像方式留住了城市的记忆,也为未来的发展寻找通达之路。

【展览详情】:

《永远朝天门》影像文献展:开展时间3月14日下午2点至3月26日下午5点,地点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国泰美术馆。该美术馆的开馆时间为每日9:00——17:00,请注意3月20日为公立美术馆法定闭馆日。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重庆巡展》及《让化龙桥回到化龙桥》展览:开展时间3月14日至3月31日,地点分别设在重庆市渝中区鹅岭正街1号二厂文创公园和重庆天地O艺术中心。

多个展览、多个地点、无数珍贵的影像资料,都为重庆带来了这场难得的文化盛宴。无论是历史的回顾还是未来的展望,重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