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offer到签约有多长时间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深度解析

时常听到关于高校毕业生在抱怨,今年找工作有多难,有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有的即使面试了也拿不到心仪的offer。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否真的如此艰难呢?最近对华东地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给出了答案,与大家的普遍认知不同,今年的毕业生在获得面试和offer方面的表现相对去年有了显著改善。

为什么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求职依旧困难?

本次调研涵盖了华东地区的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浙江五个省份以及直辖市上海。参与调研的985高校毕业生占比20.4%,211院校(非985)占比13.8%,其他普通院校毕业生占比为65.8%。其中,本科生占比较大,为72.4%。

今年毕业生的去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去年相比,选择就业和创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而选择出国继续学习或在国内进行深造的比例有所下降。具体数据显示,选择就业的人数从去年的59%上升至64.2%,创业的人数也从去年的6%上升到8.3%。与此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23.5%降至20.2%,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也从10.3%下降至7.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求学与就业的问题。

今年求职时间与去年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华东地区的毕业生开始进入求职环节的时间比去年要晚。去年的求职高峰出现在12月,而今年则是春节后的3月再次出现求职高峰,并在5月达到顶峰。这可能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关,今年企业需求减少,尤其是外企和国企在校招上给出的岗位更少。今年春节较晚也是求职高峰延迟的一个原因。

简历投递与offer获取情况

那么,今年的毕业生投简历的情况如何呢?数据显示,华东地区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的平均数量为21.4份,较去年的23.5份有所下降。他们平均获得的面试机会为5.5个,比去年的5.1个要多。他们平均能获得2.2个offer,与去年的2.1个基本持平。这说明,今年的毕业生通过较少的投递就能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和offer数量。这可能与毕业生更加理性地对待求职,不再盲目投递简历有关。他们开始针对不同的企业和岗位制作个性化的简历,而不是过去那种海投的方式。

人岗不匹配仍是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的毕业生获得面试机会增多,但获得offer的数量并未明显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人岗不匹配有很大关系。毕业生的所学知识与企业的需求往往存在出入。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现行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难以完全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人才需求。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尽管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毕业生的求职心态和策略已经变得更加理性。他们开始更加注重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求职准备,而不是过去的盲目海投。希望未来,门和企业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