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所当然造一个句子


01.

在人际交往中,最美好的状态莫过于“心心相印”。相互间的来往,你的付出,我的回馈;你的帮助,我的感恩。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无止境的付出,习惯性的给予,却在你的眼中变得理所当然。有一天,若我累了,倦了,选择退出这段关系,不仅不会得到感激和理解,反而可能招致无端的误解和疏离。不禁让人感慨,何时起,我们的付出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02.

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部门的同事因共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逐渐熟络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超出了工作范畴。大家网上团购、一起娱乐、分享生活点滴。小李和小敏因为投缘且彼此关系升温,从普通同事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再到工作中的“好伙伴”。小李每次遇到工作难题都会找小敏求助,而小敏也总是及时回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敏面临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每天要处理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有一次,她对小李说需要晚些时间回复消息,却遭到了小李的不解和冷淡。从那以后,小敏发现小李对她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有一次,两人为了工作的事情发生了争执。小李认为小敏应该第一时间处理她的请求,而小敏则感到力不从心。这场争执让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小敏从小李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这让她松了一口气,终于从这段令人疲惫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03.

小敏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习惯性地付出、无止境地付出,有一天当付出戛然而止时,却遭到对方的误解和埋怨。仿佛是你变了,变得不可理喻。所有的关系都如此,你习惯性的付出可能会变成“理所当然”,而当你停止付出时,却可能给对方带来困扰和痛苦。

《心居》中的苏望娣就是一个例子。她退休后大包小揽家务,对家人无怨无悔。她的付出在家人眼中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她希望得到家人的分担时,却遭到了家人的无视和冷漠。她的痛苦在于家人的视而不见和无动于衷。这也告诉我们,过度的付出可能让对方觉得你的付出一文不值,享受得“天经地义”,没有回馈和心疼。

0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的关系是相互的、是双向奔赴的。一方无止境地付出而另一方只懂得享受,这样的关系注定是短暂的、寒心的。小敏的故事告诉我们,“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帮了这么多年却换来被埋怨的结局不如做一个偶尔提供帮助的“路人”角色还能换来一个礼节性的感谢。善良要有度适度施善好过善意否则最后可能弄得自己遍体鳞伤伤人伤己。有些人无法被善良感化你的善良应有选择性碰见“白眼狼”及时抽身离去。

就像唐三藏一样明知可能是妖精也要佛口慈心但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需要有徒弟们替他降妖伏魔否则就可能。苏望娣需要在痛苦中自救要学会放手才能换来自爱和家庭的和谐氛围累了就让自己放松一下不想做饭就不做让家人也体验一下饿肚子的感觉学会愉悦身心这才是苏望娣的出路所以所有关系中切忌过度付出换来失去自我爱的付出需要爱的回报方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