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画报大全简单漂亮
对于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来说,家长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心得。他们明白,特别是在孩子即将踏入小学的阶段,提前为孩子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这并非故意制造焦虑,而是现今的小学教育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了。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而在于小学的教学节奏过快,令人应接不暇。
现今的小学课本似乎默认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孩子跟不上进度,往往会被认为是家长的疏忽。过去,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可能会用一整个学期来慢慢教授,从基础的a、o、e开始,逐步教孩子们如何拼读音节。而现在,教学进度往往在短短几周内就完成了,因为课本编写者似乎认为这些东西在幼儿园就应该已过。
再来说识字量的问题。以往一年级课本上的字少,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教孩子们认字。然而现在,一年级数学题的题干里却满是文字。以一个简单的题目为例:“小明有10颗糖,分给小红3颗后,又买了5颗,现在他有几颗?”如果孩子不识字,连题目都读不懂,又怎能完成答题呢?这表明,现今的小学教材有着超前的预设: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提前学习拼音和认字,到了小学就会跟不上教学进度。老师不会因为个别孩子而放慢教学节奏,这就像“教材默认每个孩子都应该自带学习装备进入课堂,没有装备的孩子则注定要落后”。这种情况下,即使幼儿园禁止提前学习也无济于事。
现今的学校倾向于将教学责任全部推给家长。过去的老师会负责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教授知识,对于没有学会的孩子,他们甚至会在课后主动留下来为孩子补课。而现在,学校经常要求老师进行“创学”,课堂上充满了小组讨论、制作PPT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一节课40分钟里,真正用于扎实教授拼音、练字和算术的时间并不多。然而在考试时,学校又需要看到成绩。老师常常将压力转嫁给家长:“孩子拼音没掌握好,回家后要多加练习”“数学题读不懂的话,家长要先教孩子识字”。过去是由老师负责孩子知识,现在却变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给家长后便由家长来负责孩子知识。这导致教育逐渐演变成了“学校出题、家长答题”的模式。
最后要强调的是,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小学教育而非仅仅盯着幼儿园是否“禁止超前学习”。现在的矛盾焦点并不在于“幼儿园是否应该提前学习”,而在于小学教育过于急功近利了。课本的难度和进度没有考虑到普通孩子的接受能力而默认家长已经提前教过;同时学校也把教学责任完全推给了家庭而自己变成了只负责布置任务的机构而非传授知识的场所。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他们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只有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能坐得住、专注听讲、会整理书包以及知道按时完成作业等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保持进步即使起步稍慢一些也能逐渐赶上;反之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提前学习了知识到了小学也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节奏而厌学。因此我们应该让小学教育回归到慢慢教、扎实教的基础上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孩子打好基础而不是将学校变成家长之间军备竞赛的战场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急功近利只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摔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