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体育课上什么内容


近日,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正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在延庆区的中小学冬季运动会中,学生们展现出了他们的风采。北京市教育融媒体中心提供了相关图片。

最近,北京市教委与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该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来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个集运动、卫生、心理、营养为一体的中小学“大健康”教育格局。具体包括如何开设有效的体育课,开展学生“班级赛”,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等八个方面的措施。

关于如何开设“能出汗的体育课”,文件有明确要求。学校必须保证体育课的充足时间,小学和初中每天要有一节体育课,高中每周要有3至5节体育课。而且,当天没有体育课的,需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切实做好运动负荷监测,防止“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的出现。每节体育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效果。

对于体育课的课程内容,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和初中要将“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中的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则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为了推广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还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教学。每年,各中小学还会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

除了体育课,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包括课间和课后服务。根据“体育八条”的要求,学校需要对这些时间段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开展多种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

在部署“班级赛”方面,北京市教委去年下半年发布了管理办法,并向各学校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新学期开始后,各中小学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真正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都参与”。这一举措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锻惯。

“体育八条”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学生线上“健康师”辅助机制。通过整合学生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

对于体质较弱的学校和学生,“体育八条”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各区教委将专家进行集中“会诊”,对体测优良以下的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对于薄弱项目如引体向上等,北京市教委将实施弱项行动。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体育八条”还提出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轮训,并安排体校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指导学生开展专项训练。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八条”体现了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