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干多久


凌晨五点半,万籁俱寂,被刺耳的闹铃声惊醒的,是李晓晓。

尽管她心中渴望再睡一会儿,但最终还是从爬起,开始了她的日常准备。穿衣、洗漱,半小时后准时踏出家门。

室外仍是暗夜,寒风扑面,带着冬日特有的凛冽。街边路灯投昏黄的光晕,给她带来一丝温暖的感觉。

25分钟后,李晓晓来到了郑州航空港厂区E区北门的十字路口。同事们陆续抵达,他们互相问好,穿上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拿起交通指挥棒。在列队拍照打卡后,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岗位,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李晓晓到达她的执勤岗位。如你所知,她是一名交通督导员,主要职责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协助指挥交通,维持交通秩序。在郑州园区,和她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还有六十余名员工,他们分布在园区的各个繁忙的交通路口。

六点十分,天刚微亮。原本行人稀少、安静的十字路口开始热闹起来。夜班员工带着疲惫走出厂区大门,而早班的员工也开始涌入。进出园区的班车也开始繁忙起来。

“请等待,车辆即将通行。”随着高峰期的到来,李晓晓的声音不自觉地加大。在繁忙的脚步声和嘈杂的人声中,她的声音可能并不算响亮,但仍然有员工会表示不满:“声音那么大干嘛?不能好好说话吗?”

李晓晓深知这份工作的不易和她所面临的挑战。上岗前她接受过培训,知道应该“文明执勤、礼貌劝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短时间内蜂拥而至的员工和车辆,她有时也会感到压力巨大。尤其是看到一些员工不遵守交通规则时,她更是容易感到焦急和上火。

在执勤过程中,让李晓晓和同事们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员工的违规出行。有些员工在横穿马路时,完全不顾交通信号灯的指示,甚至对驶近的车辆也视而不见。另一些员工则完全沉迷于手机中,边走路边看手机,对周围的交通状况漠不关心。

九月新入职的交通督导员小王则显得豁达许多。对于某些员工的违规出行,他选择能拦则拦,拦不住也就算了。他觉得出行安全最终还是要靠个人自觉。并且他认为交通督导员的身份在员工眼中并不具有太大的权威性。

面对员工的白眼、顶撞甚至投诉,李晓晓常常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她认为众生皆苦,遇到员工的无名怒火,她反而会同情对方:“肯定是工作中受了一肚子委屈没处发泄。”

当然也有一些员工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有的员工会用非常不屑的态度嘲讽他们:“你不就是个看路口的嘛,再来拦我啊!”对于这样的行为,李晓晓只能耸耸肩,无奈地笑笑:“像这种人,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维持秩序的交通督导员外,还有一些骑乘电动车、摩托车的员工对安全稽查员小张的工作感到不满。他的职责是检查电动车、摩托车驾驶员是否佩戴了安全头盔。在园区内,未佩戴安全头盔的人员将被记录并可能受到处罚。然而仍有一些员工我行我素。

小张在稽核过程中常常需要和员工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员工会立即拿出头盔应付一下再取下;有的则会改变路线以逃避稽核;甚至有的员工在看到稽查人员后会立即加速逃逸。小张和他的同事们通常会选择放他们一马以避免意外发生。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小张会不厌其烦地宣导:戴头盔是保障出行安全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生交通规范佩戴头盔能有效降低驾驶人头部受伤的几率。他的搭档小李也认为应该加大对违规出行的稽核力度以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园区安全保卫部通过广播、电视、海报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还会定期开展联合宣传、教育活动以营造交通安全的环境和氛围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太阳逐渐升起照亮大地八点过后园区内外各路口行人和车辆逐渐稀少李晓晓和小王也松了口气准备打卡下班回家休息以备战今天的交通晚高峰而小张和小李则继续在园区道路上巡逻寻找下一个不戴头盔的“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