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来历和风俗
万圣佳节,风靡欧美,不列颠群岛、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均有广泛流传。如今,亚洲的年轻一代也逐渐开始热衷于这个“洋节”,那么关于万圣节你了解多少呢?
万圣节,又称为诸圣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1日庆祝,是西方的重要传统节日。而其最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在10月31日的前夜。在中文语境中,常常会将万圣节前夜误译为万圣节。
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的萨姆海因节。在11月1日,凯尔特人庆祝新年的开始,而在10月31日的夜晚,他们更特别地庆祝萨姆海因节,象征着一年之终与新一年的开端,类似现今的新年前夜。
古时的凯尔特人相信,在新旧年交替的前夜,生与死两个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故人的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寻找生灵以实现再生。为了避免被恶灵附身,人们会在山顶点燃篝火,有时还会戴上口罩和其他伪装物以避免被亡灵认出。
万圣节在英文中被称为All Saints Day,也称作“诸圣瞻礼”,是教和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西方广为庆祝的传统节日。然而在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关于万圣节的服装
万圣节的服装习俗源于恶作剧般的传统。孩子们会跟随父母一起出门,通常是由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则去敲门讨糖(trick or treat)。父母会要求孩子只去那些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而且必须在门口等待,不能进入屋内。讨得的糖果也需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允许食用。接待孩子的家庭也有规定,不能给自家制作的食品或未包装的食品。
万圣节的服装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单调的大鬼形象。制作简单的鬼服可以用白床单顶在头上,抠出两个洞作为眼睛;若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戴上黑礼帽并在其中藏一只绒毛小兔;孩子们也会打扮成天使、卡通形象等。
南瓜灯的起源与意义
南瓜灯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之一。它起源于古代爱尔兰的传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喜欢恶作剧且醉汉一枚。在万圣节当日,他设圈套将魔鬼困在一棵树上并迫使魔鬼答应不让他进入地狱。JACK死后,由于他不相信神并恶作剧不断,魔鬼既不让他上天堂也不让他入地狱。为了帮助JACK找到回家的路,魔鬼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炭并放入他以大红萝卜雕刻的灯笼内作为指引。这就是第一个“JACK的灯笼”。
虽然古老的爱尔兰传说中灯笼是放在萝卜里称为“JACK LANTERNS”,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融合演进的南瓜成为更为受欢迎的雕刻材料使得南瓜灯成为了现代万圣节的代表性符号。
恶作剧与群鬼的传统
在万圣节这一天孩子们眼中这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欢乐的节日。他们常常装扮成各种妖魔鬼怪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进作剧般的讨要款待或糖果。如果大人不给予糖果或零钱款待这些调皮的孩子就会真的进行一些小恶作剧如涂门把手、给猫涂色等让大人们哭笑不得。
而在万圣节前夕这天的各大城市还有精彩的现场表演、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以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当夜幕降临许多演员会化好妆穿上戏服搭建起群鬼的场景令观众们惊叹不已。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起源、服装还是习俗来看万圣节都是一个充满神秘、欢乐和传统的西方节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快乐。